聖多美普林西比:森林砍伐威脅生物多樣性

聖多美普林西比(Sao Tome and Principe),如同Bioko、Pagalu等島嶼,位處幾內亞灣,是非洲西岸的一個國家,當前面臨最緊要的就是生物多樣性問題。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自19 世紀末以來,這「赤道上的美麗島嶼」吸引了國際研究人員的強烈興趣。

國際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將聖國的森林列為世界上最重要的200個生物多樣性地區之一,約有25種特有鳥種,數量非常可觀,與較聖國面積大8倍的加拉巴哥群島(Galapagos Islands)的數量相當(22 種),較面積略小於聖國的塞席爾(Seychelles)多出2倍(11種)。

Beija-flor-oliváceo - Cyanomitra olivacea

綠花蜜鳥(Cyanomitra olivacea)。圖片取自Apenas a Minha Historia部落格,經准許後使用。

在20世紀90年代,國際鳥盟將聖多美普林西比的森林列為非洲的重要野鳥棲地(IBAs),是世界上排名前25%的218處特有種野鳥棲地(EBAs)之一。

作為世界級的鳥類參考指標,聖國生物資源豐富,此點無庸置疑,歷來受到世人的欣賞及讚美,Martim Pinheiro de Melo 在Quercus(葡萄牙全國自然保護協會)環境報的一篇文章裡斷定:

如果達爾文到過位於幾內亞灣的聖多美普林西比,他一定會深深著迷。

正是因為追尋「赤道上的美麗島嶼」張開雙臂提供給遊客的魅力、神奇與輝煌,葡萄牙生物學家Joao Pedro Pio於2012年7月前往聖國西南部的Ribeira Peixe,他的目的是要觀察鳥類(聖多美銅頸鴿、聖多美綠鳩、聖多美綠鴿)及其他瀕臨絕種的稀有品種如侏橄欖綠翾(Ibis)– 一種絕種風險列為「極危」等級的特有鳥種。

Joao Pedro在他的部落格Apenas a Minha História裡記錄一年來,身為外國人及研究人員在聖多美生活的經驗,他描述森林砍伐的景象,那些地區原是可以觀察到鳥類的:

那麼,當砍伐在一個地區開始,以前是密閉森林,現在成為一片泥濘空地。一棵樹都不剩!不分青紅皂白全部砍掉(…),除了一或兩棵Viru-vermelho樹滑稽地兀立在砍伐現場,再也沒有其他樹木還站立著。

"Ao longe uma escavadora fazia o seu trabalho implacavelmente enquanto toda a paisagem parecia chorar a destruição causada."

「在遠處,一台挖土機無情地工作,整個景觀似乎在為造成的破壞而掉淚。」(圖片經許可後使用)

Ribeira Peixe,也稱為Emolve(習用當地的棕櫚油公司名稱),是一個面積廣大但半荒廢的油棕櫚種植園。單一作物總是威脅島上的生物多樣性,這情況因為油棕園的復耕及擴大種植面積而更加惡劣,2009年,聖國政府與比利時公司SOCFINCO簽署生產棕櫚油協議,栽種面積自目前的610公頃擴增至5,000公頃。

Joao Pedro 製作了以下的地圖:

"A linha verde assinala o limite com o Parque Natural Obô. Toda a área vermelha é antiga plantação de palmeira ou floresta que eu já vi que foi cortada. Como podem ver, há muita floresta que dantes estava de pé juntamente com as palmeiras da Emolve e agora perdeu-se..."

「綠色線標示Obo國家公園的邊界。所有紅色地區是以前的油棕園或我見過已遭伐林的地區。正如你們看到的,有許多森林曾經與Emolve的油棕園並存,但現在都消失了……」

這名年輕的研究員寫道:「政府決策認為,以整個國家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物多樣性,換取多幾公頓的油,對國家比較有利。」

聖多美普林西比政府與Agripalma公司簽署一項合約,提供5,000公頃的土地,面積大到足以使銷售棕櫚油的生意變得有利 可圖。(…)當侏橄欖綠翾和其他特有鳥種在這裡棲息仍不足以阻止伐林時,也應考量正是在這裡,可以遠眺美麗的大狗山(Pico do Cao Grande),這是可以也應被開發成為聖國最重要的觀光景點!但是,實際情況並不如此(…)

世界雨林運動前任國際協調員Ricardo Carerre在一篇題為「非洲的棕櫚油: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報告裡,解釋以無價的財富換取這宗5,0007,500萬美元產業的過程。

聖多美普林西比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簽署國之一,承諾致力保存生物多樣性。然而,公民和網民都在問,是否曾經有具公信力的機構,就種植單一作物對環境的長期或短期影響,作過研究或評估。

棕櫚油作為商業用途可製造「生質燃料」,但油棕櫚破壞環境甚劇,從土壤中吸收養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使土壤變得非常貧瘠完全無法耕種,僅能讓灌木生長, 成為最好的生火材料。此外,處理棕櫚油的過程中,通常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質如外殼、廢水及殘餘脂肪,並且可想而知,單一作物需要大量的除草劑、肥料及農 藥。

古人言「前車之鑑」,歷史的好處是讓我們學習不要犯同樣的錯誤,例如在印尼馬來西亞,為了煉製棕櫚油而使整個森林消失,彷彿從來沒有存在過。每年摧毀近200萬公頃的森林,而這項開發似乎只有大地主及貪污的官員受益,最弱的只能尋求其他方式,而這種情況已經在世界其他開發中的地區發生。

校對:Portnoy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