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回應日本強震

身處在東京的新加坡學生透過網路,記錄十多天前日本強震當時感受,Tang Chee Seng利用浴室儲存救急物資:

起初我覺得有些暈眩,我知道這代表地震了。

原本感受不太強烈,後來我的櫥櫃與碗盤開始劇烈搖晃。

我曾聽說一件消息,提到日本某些新式建築的浴室特別抗震,於是我趕快跑到廁所坐下,等著一切平靜下來。

我和朋友假設自己會受困在瓦礫堆中,故事先囤積了罐頭食物、飲水和急救物資,我將物資放入背包,再加上最厚重的防水外套及衣物,都置於廁所有限的空間中。

Cassandra Eng也在日本求學,回想起其實分不清地震或自己因恐懼發抖:

我把重物和危險物品從架子拿下,我事前準備了急難包,也儲存了食物,我精疲力竭地倒在床上,我睡覺時也穿好隨時能逃跑的衣服,我 的跑步鞋沒有鞋帶,就和急難包一起放在床頭;房間裡我備妥四公升煮過的水,浴缸裡放裝滿水,以免停水;我準備了許多不需烹調的食物。雖然不想看新聞,但不 得不看,所以我就讓電視開著;洗澡時,我將電視音量開至最大,以免地震警報響起我沒聽到;我已分不清是發生餘震,還是我自己在發抖,我很害怕,因為不知道 何時該恐慌。

我已厭倦活在恐懼之中。

她也觀察日本民眾如何互助:

然而我從未如此熱愛這個國家,日本在災難時刻更令人刮目相看,我萬分尊敬日本人民與全國未雨綢繆的態度。

企業與餐廳都免費提供飲食,學校開放民眾避難,公用電話免費,無線網路免費,旅館借宿免費,人們很害怕,全都急著回家或打電話,但一切仍井然有序,大眾很需要食物,但沒有人爭先恐後。各地都在為災民募款,日本因為長期要求建築防震,才拯救了無數人性命。

新加坡去年曾發生水患,國務資政吳作棟認為國民不斷發出「雜音」,不像日本民眾反應「冷靜自持」,Ng E-Jay對此言論的看法是:

如果吳資政只評論日本人的堅毅性格,當然都很好,但他卻拿這場悲劇來指控新加坡人對近期水災大驚小怪,他認為新加坡人總是製造噪音。

這種態度應受批評。

日本歷經這場危機後,會變得更強壯,反觀從防災體系管理可見,新加坡執政黨不會更加強盛,整個制度明顯屢屢失敗。

Channel News Asia電視台在震災發生後幾小時,卻發出一封廣告推銷郵件,後來不得不出面致歉

請加入Channel News Asia報導日本海嘯的行列

Channel News Asia消息:強震後引發海嘯襲擊日本
芮氏規模8.8強震於今天下午在日本發生,掀起強大海嘯重創沿海城鎮街道,請即預定晚間新聞廣告時段,與我們一同在延長新聞時段為觀眾報導災後消息。

…請即聯絡本台業務代表!

Lucky Tan讚揚福島核電廠員工自願留守,繼續修復廠房損害,他好奇若類似災變發生在新加坡,會不會有同樣結果:

如果福島核電廠災害發生在新加坡,員工要自己決定是否要冒險拯救他人性命,會有多少人自願?這種情況與戰爭徵召入伍不同…這可是種自殺任務,得犧牲自己的健康、甚至很可能是生命。

Spotlight on Singapore主張政府應說服鄰國印尼放棄核電廠興建計畫:

新加坡應堅決反對印尼興建核電廠。

拜印尼之賜,新加坡每年都出現霾害,但與輻射雲相較,只是小巫見大巫。

The Enquirer希望雖然國內少有天災,但若發生,新加坡仍能團結

新加坡非得要歷經如日本強震般的巨大天災,才能夠凝聚社會團結嗎?我們是否因為沒有天災而被寵壞?

歷史證明,儘管外來威脅與天災極為痛苦,卻能意外促進社會同心。

災變能激發人性善良,但在安全又穩定的新加坡,社會仍可能展現國家精神與歸屬感,關鍵在於包容態度,歡迎各界回應與批判,而非領導人由上而下統治,還指稱所有意見都是「噪音」。

新加坡紅十字會持續接受捐款與物資,之後要送給日本強震倖存者。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