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政府反墮胎宣導引反感

馬其頓政府在寒假期間,再度「宣導墮胎後果」,引起部落格及民間團體諸多反應,多數人認為官方企圖讓國家倒退回中古世紀。

性別與民族研究專家Kristina Hadzi-Vasileva率先回應

我剛看到政府最新宣導短片,以「選擇生命」為口號,我見到的兩段廣告都在反墮胎。

廣告最後的文字宣稱要說明墮胎後果,很可怕!

第一段廣告指稱墮胎會有許多後遺症,包括發炎、感染、傷口化膿、麻醉後果、精神影響等。

去年有少數女性在馬其頓醫療院所內生產後,因上述原因死亡,請各位猜猜看人數有多少,不過死因不包括「精神影響」,這種症狀不會讓人受傷。

我不明白,政府何時開始有義務要透過公開宣導,警告我們墮胎會有後遺症?就我所知,女性若要求墮胎,醫師有責任要說明所有正反影響,這是一貫作法,或者政府不相信醫師,故決定自己出手?

第二則廣告更加愚蠢,因為其中強化父權的刻板印象。

男友只對足球感興趣,女友告知他自己已經懷孕,他回答沒有經濟能力養育孩子,但女友提醒他,兩人昨天晚餐才花掉20美元;之後她說出最關鍵的「理由」,表 示寶寶很可能是男孩,也會長得像他,才讓男友「態度軟化」。我仍不懂這則廣告如何能說明墮胎的後果?可能還會有續集,讓夫妻在孩子面前爭吵沒有錢,丈夫指 控老婆當初恐嚇他,才會「奉子成婚」,這才是沒有墮胎會造成的精神影響。

總而言之,馬其頓和其他前南斯拉夫國家女性在社會主義時期所獲的權利,似乎受到現任政府挑戰,全球無數女性都沒有這項權利。

政府的人口政策已簡化到要不要擁有孩子,其他條件已變得不重要,扶養孩子的家庭家境如何並不重要,學校與幼稚園的品質不重要,父母的心理與精神狀態是否準備好養育孩子也不重要,政府只在意孩子有沒有出生,不在乎後來會如何,反正只要增加人口就好。

人權專家Mirjana Najcevska教授不久後回應

政府愚蠢的宣導活動會誤導及操弄大眾,世界上許多女性都在奮力爭取墮胎權,國內婦科醫師、小兒科醫師、內科醫師和有膽量的醫護人員,都應該挑戰與反對政府和這則廣告。

除了廣告內強調關於墮胎的「論點」,政府也應說明所有懷孕及生產的後果,包括最常見的併發症。[…]

更何況剖腹產必須麻醉、痔瘡、永久不孕、、長期荷爾蒙失調、化學變化、掉髮、妊娠紋、哺乳時感染、生產時感染(去年馬其頓有十名孕婦在生產時死亡,但墮胎未造成任何人去世)…

譯者兼文化推動人員Jasna Shoptrajanova-Vrteva在Facebook網站上表示(經許可後轉載):

昨天我看過2009年的數據,墮胎率大約為24%,是什麼樣的笨蛋連避孕都不懂?我國與其醜化墮胎行為,或者不停宣導宗教或假宗 教論點(那些信眾的孩子在學校都選擇宗教教育),我們更需要衛生教育,強調適當營養、運動、避免性病及意外懷孕。現有政策讓我覺得,政府是要醜化性,讓性 只具有繁殖功能。

部落客兼記者Biserka Velkovska Nova Makedonija發表一篇文章,題為「用一千元換個嬰兒,免費附贈沙文主義」,其中收錄部落格圈的反應,以及人權份子Irena Cvetkovic的言論:

一般人們不會推廣墮胎,但這項宣導活動的焦點應是減少意外懷孕數量,這可以透過其他宣導方式達成,並同時提供性教育,補助使用避 孕措施,也不再醜化口服避孕藥;減少意外懷孕人數,就能減少墮胎案例。在宣導活動同時,馬其頓東正教教會又要求修改憲法,將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結合(等於 禁止同性婚姻),這些行為都像是要轉移大眾注意力…

Dejan Velkoski以英國兵工廠足球隊球迷身分,對第一則廣告提出「專業評析」:

…依據背景音的特徵,可以判斷…是兵工廠隊出賽,評論員提及AdebayorFlamini(故這場比賽一定是Flamini在義大利退休之前的事),還有Al Habsi為守門員(代表比賽對手是波爾頓隊)。廣告裡還提到兩隊二比二平手,故一定是2008年最精彩的那場球賽,到延長賽最後幾秒才以二比三分出勝負,總而言之,這則廣告設定的時間點是2008年3月29日下午五點半左右。

照時序推論,廣告女主角的嬰兒應該已經出生,若非營養不良、由其他父母收養,便是已在孤兒院裡,為什麼?當女友說服男友,指稱經濟條件不重要,因為他們在 酒吧裡花費的20美元,未來會用來買尿布,就顯然除了缺乏養育子女的環境,這位女友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既然他們去過酒吧後,他們就沒有錢買保險套,可見 兩人整個月的娛樂預算只有20美元;這筆錢或許能拿來買尿布,但孩子沒有東西吃、沒有錢注射疫苗、沒有錢看醫生,當然也就不需要衣服、佈置與玩具。(各位 可以想見,只有尿布的生活能撐多久)[…]

廣告裡的寫實程度等於零,短短廣告不可能說服兵工廠隊球迷,他們縱然明顯有錯,也能與他人爭論多日;另一方面,我能理解他們為何設定男方是兵工廠隊球迷,若廣告選擇用熱刺隊球迷,男方聽見「我懷孕了」這句話,一定立刻奪門而出。

我也有兩難,為何女方得要說服男方?身為女性,她有權決定要不要留下孩子,就生理而言,男方的意見無關緊要,男方該說的話是,若他決定繼續交往,他是否會向她求婚(雖然這個理由不對!),又或者他要不要改變支持熱刺隊(也就是拔腿就跑)。

若說廣告有傳達什麼訊息,就是兩名不成熟的人,從沒想過養育孩子的條件,就做出完全錯誤的決定,不僅得永遠鎖在家裡(因為每月沒有20美元出門消費),還會毀掉無辜孩子的人生…

非政府組織H.E.R.A.及馬其頓婦產科醫師協會呼籲政府停播這些廣告,並要求:

  • 幫助大眾瞭解口服避孕藥。
  • 改善母親們的安全。
  • 繼續保證憲法裡的選擇權。
  • 引進與落實最新制定的安全墮胎模式。
  • 為未來父母改善社會及經濟情況。
  • 在校園提供性教育。

Ping.mk收集更多反應,其中女性右翼部落客幾乎對此事隻字未提,執政聯盟的女性政治人物也不願公開表達立場。

另一方面,政府也更換新廣告,其中文案寫道,「若當初貝多芬的母親決定墮胎,今日世人就聽不到快樂頌了」。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