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裡的文化政治

Poster image courtesy Wikipedia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本文重點不在於印度寶萊塢電影《我名可汗》(My Name is Khan),而是印度與美國民眾對電影的看法及原因,若觀察印度部落格裡的相關文章,可發現一項特別現象,多數人都在分析該片與印度文化政治的關係,而非電影本身的美學價值。

這部由Shah Rukh Khan主演的電影在美國票房不惡,因為影片呈現911恐怖攻擊事件後的西方世界,並試圖刻畫穆斯林在美國所受的待遇,其中內容呼應這位演員去年在紐華克機場(Newark Airport)的遭遇, 當時他遭到航警人員訊問,在印度引發宣然大波,迫使美國駐印度大使發出聲明,表示將調查此事。電影劇情描述一名患有自閉症的穆斯林,於911事件後遭到美 國警方騷擾,而且這個角色在劇中深愛一名印度教女性,讓全劇更添自傳色彩,因為這位演員在真實生活裡的妻子即信奉印度教。自911事件後,穆斯林在西歐與 北美生活愈來愈不自在,本片在美國好評如潮,福斯影業也用十億印度盧比買下全球發行權。

這部片在印度孟買首映前,便已激怒印度民族主義基本教義派Shiv Sena,筆者在個人部落格裡寫道

我下筆此刻,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政府大幅提高安全戒備,並逮捕約2000名企圖阻撓電影放映的Shiv Sena人士。

印度部落格裡則呈現多種看法。

新德里的Vijay Prakash Singh看 完電影後,覺得內容很平常,只是因為故事背景惹爭議而受到注目,他認為這位演員受西方思維模式影響,故處理的議題會令西方觀眾感興趣,他覺得電影用盡一切 元素,試圖創造某種感官經驗,且正是因為印度國內有Shiv Sena這種政黨,反倒成為這部電影的助力,不僅小題大作,受歡迎程度亦超過合理範圍;此外,這位演員還受到執政黨支持,立即派遣警力逮捕茲事者,反觀印 度北部民眾遭到該組織殺害時,卻看不到如此大規模的警備。

在如此背景之下,英國廣播公司印度文版建立一個討論區,詢問讀者印度是否該對巴基斯坦釋出善意,以及Shiv Sena的態度是否正確,來自Lucknow地區的Jamshed Akhtar認為,巴基斯坦總是欺騙印度,但這位演員的態度沒錯,因為好的演員不分國籍均應獲得支持;Allahabad地區的Rajiv表示,雖然穆斯林演員在印度頗受歡迎,但有些人總是藉受害者姿態獲得支持。

Nitish Raj在電影上映前寫道,Shiv Sena藉此行為突顯自己,因為他們的聲望在國內江河日下,且反對聲音愈來愈大。

此外,Tarun Vijay的文章提到喀什米爾地區(Kashmir)印度教徒的辛酸,因為他們人身在國內,生活卻好似難民,卻因為今日政黨政治情況,而無法說出受害經驗,這也是印度另一族群生活的處境。

校對:Soup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