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農場去吧,年青人! – 正在改變的日本農耕業

[本文英文版原載於2009年5月31日]

對一個在歷史上強烈認同自我為農民立國的國家來說,日本的農業部門已經黯淡了好一陣子。簡言之,問題在於勞動力的快速老化及新一代人力幾乎永遠不夠。稻米的價格已經在低檔,而在強力的農協(Nokyo)組織影響下,無論哪個政黨執政,要有結構性的改革並不太可能。由東京基金會提供的一份名為「日本農業的衰落危機」的統計報告中,在文章開頭就以廣受關注的農業(agriculture)統計數據指出了 – 「日本的糧食自足率已經跌落到了 40% 以下」。

雖然如此,圍繞農業週遭的狀況已經在改變中。就如同Scilla Alecci在「日本:務農是最新的名流風潮」一文中所報導的:雖然前景不明但整個農耕業正在改頭換面中,下文將點出幾個試圖改變的現象來深入探討這個趨勢。

Reporting for Duty by flickr user megabn

照片來自flickr用戶megabn

務農與食品安全

對食品安全重視的升高是觀念改變的因素之一。名為「What Japan Thinks」的部落格去年就有一份報導「六分之五的日本人對食品安全感到擔憂」中有如下的內容:

問題2:下列那一項是與依您的飲食習慣你會努力做的?(樣本數=1,089,複選題)

  • 儘量多買日本自制的產品 69%
  • 對製造日期、使用期限、賞味日期等加以注意 66%
  • 購買最少添加物的產品 51%
  • 對加工食品限制使用 25%
  • 限制外食 16%
  • 其它 3%
  • 沒有特別的改變 6%

許多消費者願意為確保他們食品的「安全」付出額外的代價,尤其在2008年的中國進口冷凍水餃導致多人中毒事故的陰影之下。一個典型的例子就如Tamagomama網站在一篇文章中 列出了部份提醒通告給要當媽媽的人:

即使會貴一些些,請還是購買「良好、安全的食品」。如果可能的話,應該買能確認並分辨生產者身份的食品。除了中國之外也要避免使 用美國等國家進口的食品,應該選擇附近地區或日本國內生產的食品,最好是你認識的製造商。你就是全家健康的守門者 – 不要依賴他人代替你做這件事。

農業跟失業

經濟不斷觸底,政府試圖讓農業成為提高就業率的解決辦法,特別是那些工作契約被取消的臨時僱員

Nina Fallenbaum報告她參加一個初探農業體驗活動的經驗

這是一個簡單的點子:把18到40歲的都市人送到鄉下進行五天的旅程,學習怎麼務農,見見地方人士,或許他們會想採用這種生活方 式也不一定。這活動由環境非營利組織執行,日本農業部提供費用支付我們的吃住跟新幹線車票,等一切開支(而我甚至不是日本公民!)。聽起來很奢侈,但比起 花在替銀行解套上的錢,可說是非常便宜的刺激經濟方案–而且同時還能對農村、年輕人還有農業部門有益。

農業跟網路

這裡有些案例,顯示人們如何使用網路的力量。

Yasai8313生產的是稀有蔬菜,他們用網路經營販賣管道(日文)。番茄農夫Shinichi Soga成功地將他熱門的部落格導向銷售成績,Japan Times也有報導「年輕農夫靠部落格成功」。Seebit是一個製作網路影音內容的公司,也經營一個網站販賣米。他們提供農田現場的影片,讓人們可以看見稻米如何成長。另外也有社交網站讓跟農業有關的人們交流,Boku-nou(我們的農業)網站上頭也可以買賣農具。

線上學習農業也沒缺席,Toshihide Muraoka在部落格上介紹了這樣的例子:

網路農業學校由秋田縣農業訓練中心經營,越來越受歡迎。學生可以在網路上學到務農跟秋田縣的自然知識。自2001年建立,來自日 本各地超過兩百人,像是東京、愛知、長崎的居民都在這所學校就讀。名額為每年30位學員,年年全滿。有九名學生因為就讀這所學校而被農業吸引,已經在秋田 縣開始務農。

農業與其他產業

與農業無關的公司跟組織現在也開始重新思考他們與農業的關係,在一個案例中,行銷人與部落客happy-kernel評論靜岡縣掛川市業餘運動協會就開始經營農業一事。

種植蔬菜可以幫助孩童克服對於吃蔬菜的恐懼,增加他們觀察的技巧,種植蔬菜也可以鼓勵欠缺運動的中年肉食者改變生活方式,既增加運動又多吃蔬菜!以這個邏 輯來看,這個協會會願意嘗試農業就可以理解了。畢竟,參加(農田耕作)者同時得到「新鮮且安全的蔬菜」跟「運動帶來的健康」。或許這個能夠創造健康生活型 態的方式能在未來更受歡迎。

結語

大部分的日本農田面積小、由家族經營,歐基桑跟歐巴桑(老爺爺跟老奶奶)每天細心照顧他們的一小塊地,這是日本民俗故事的典型設定,但也跟現實相差不大。接下來會是怎樣呢?這些趨勢會將農業帶往哪裡還不清楚,但儼然已加入了某個巨大且發展中的浪潮。

校對:Soup

1 則留言

  • Su

    「到農場去吧,年青人! – 正在改變的日本農耕業」一文,提出把18到40歲的都市人送到鄉下進行五天的旅程,學習怎麼務農,見見地方人士,或許他們會想採用這種生活方 式也不一定。這正是我一直主張的方式,尤其目前景氣低迷,許多都市的遊子,在農村仍有農地祖產,若能回鄉從事有機農業,且透過在都市的人脈,應該可以建構很好的產銷系統。家兄即是一個成功的範例。

參與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