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放棄以英語教授數理

馬來西亞至2012年不會以英語教授數理科目,對於數理採英語授課的政策,教育部延宕多時,終於做出此一決定,教育部長強調這純粹是客觀決定,表示原因在於教師普遍英語能力不足,以及城鄉學校表現差距擴大等,他在記者會中,亦駁斥有政治力介入決策的說法。

雖然在一項[網路民調]中,截至2009年7月13日當地時間16時50分,81370投票人次中,共有86%反對教育部的決定,政府並不打算改變主意,這項民調由最支持英語授課的前總理馬哈迪(Mahathir bin Mohamad)發起,他對結果相當失望:

我覺得政府似乎不願傾聽人民聲音,或許部落格民調能喚醒政府重視輿論。

此事對於涉及其中的各方而言,肯定都摻雜著許多情緒:重要遊說團體立即宣告勝利、學生感到困惑、家長與教師已疲倦、一般民眾仍關心國內教育發展。究竟這項決定出自客觀因素或政治壓力?

《星報》總編輯Wong Chun Wai在個人部落格中認為,這項政治共識相當罕見,團結了遊說團體及反對黨,一致要求回歸以馬來語、華語及坦米爾語教授數理科目:

這些政治及教育團體顯然必須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他們就政治語言上很清楚。

Twitter也沒有從這場討論中缺席,@Asohan諷刺地稱之為政治驚奇,反對陣營領袖竟然在爭議性話裡支持總理納吉(Najib Tun Razak)。

雖然教育部長強調一切決定客觀,外界還是很難忽略其中的政治情緒與利益,Ibnu Hasyim指出:

這全都是為了執政黨的自利,故政府應該受到懲罰,因為他們浪費公帑與時間,也犧牲貧困家庭學童,請在13日舉行的大選否定他們,就從幾天後在Manek Urai地區的期中選舉開始。

馬來西亞全國伊斯蘭學生協會」表示:

這項決定形同政府承諾,要捍衛並加強馬來語做為國語的地位。

要確立此決定的客觀性還有其他困難,社會普遍認為,政府決定太過短視且規劃不足,未充分考量學生與國家整體的將來。

知名社運人士Marina Mahathir提到:

很遺憾,我們的領袖沒有肩膀,無法保障少數族群利益,很遺憾,只因為執政黨想贏得一場期中選舉,就犧牲孩童權利。

鄉村學校設備不如都會區,此事有何令人意外之處?若觀察整體表現,不是長期如此嗎?為何英語成為城鄉資源分配不均的藉口?若鄉村學校表現不佳,政府應改善教學品質,而非扭轉整項政策,把都會區學童也拖下水。

有些Twitter用戶感嘆政府決策背後的邏輯:

@jay_baharin:耗費六年及40億馬來幣後,政府輕易拋棄這項政策…我很同情那些困惑的年輕學子…

@walski69:以英語教授數理…這是執政黨的一小步,卻是馬來西亞未來倒退的一大步…

這究竟是客觀決定或政治決定,眾人必然解讀不一,只有決策者才明瞭真相為何,但馬來西亞確定還需要幾年實驗,才能改善學生英語能力及數理教學法,但對於什麼方式對於國家及學生最好,漫長等候無解只會使人心更加不安,一位困惑學生即表示:

感想只有兩個字:震驚。

所有數理詞彙都是英文,我也已使用六年,現在我得回到十年級重讀嗎?

還有一個問題:現在該怎麼辦?

校對:Soup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