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婚姻介紹所風潮又起

自去年秋季,「婚活」(結婚活動)一詞在日本相當盛行,這個詞語取自原已熱門的「就活」(就業活動),「婚活」不僅是個新詞,更是種新興社會現象,讓日本覺得有必要為此命名,這種現象也出現在許多電視劇節目中。

By Flickr user Kalandrakas

照片來自Flickr用戶Kalandrakas

日本生育率在全球排名相當後段,或許也因為生活型態富裕,造成不婚族大增,不願為組成家庭放棄事業目標或個人興趣,據「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院」的「國勢調查」,在1970年至2000年間,20歲至30歲的未婚女性比例自18%增至54%,30歲至40歲獨身男性比例亦從12%提高至43%。

如此看來,「婚活」似乎一反社會潮流,但或許因為經濟危機,又或許因為社會對未婚者(尢其是女性)施加壓力,相對成熟的男女在人生某一時刻,突然決定捲起袖子找人作伴。

專業「婚活」網站Konkatsu@net說明此種活動的成功要件:

參加「就活」時,除了與想加入的公司建立聯繫、出席「企業說明會」及面試之外,其他初期準備工作也很重要,例如取得證照、瞭解個人優缺點、收集資訊、為標準紙筆測驗做準備等。

「婚活」也有許多不同活動組成,男性得「鍛練體格」、「改善衣著品味」、「拓展聊天話題」、「前往美容沙龍」等,女性則要「改造體態與做指甲美容」、「學習享飪」等,這些都是「婚活」的必要內容,不過最重要的是「增加認識他人機會」。

Chii是位37歲的女性上班族,她在個人網站上分享參加「婚姻介紹所」及「婚活」經驗,她說明自己為何決定加入,尤其以幽默口吻分析介紹所為她安排的怪人,都無法達到她對另一半的期望:

我在27歲至32歲曾有男友,但自從他與我分手後,我便維持單身,覺得未來情況會更好。我已在職場上工作逾十年,似乎就是個上班族,但相較於公司主管級人物,我只是個小職員,故為了避免和這些人相處太久(反正我也不可能超越他們),我下定決心加入婚姻介紹所。

[…]

他們每天都會為我安排一位符合條件的男子,但…一定出了什麼差錯,就年齡、收入、身材而言都沒有問題,但…一定有些錯誤,我通常不會期待太高,我想要個一般人就好,沒錯,只要一般人就好。

現在連公家單位裡,也有婚姻介紹所的廣告,Bon表示:

我先前去區公所時,看到婚姻介紹所的廣告,時隔一個月,幾天前我又去了一趟,當辦事員在準備戶籍謄本時,我沒多想就順手拿了一張廣告單,之後我打電話過去,下週我要去報名。

但對於婚姻介紹所及「婚活」現象,一位日本母親的批評是:

他們得接受訪談及測驗才能找到伴侶?他們得打扮成好人的模樣?創造新詞的人背後都有一套陰謀,企圖讓年輕人急著想結婚,再說服他們加入婚姻介紹所!各位先生女士別受騙!別急著偽裝自己!

校對:Soup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