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醫師不足與醫療危機

除了經濟危機,醫師不足情況在日本也日益嚴重,據2007年總務省消防廳調查指出,原因在全國醫師集中於都會區,醫療行業也因工作量加重,調薪幅度又不如其他產業,逐漸失去吸引力,再加上日本人口平均壽命不斷增加,導致患者愈來愈多,都造成醫療體系慢性崩潰。

20090224_shinjuku_12

照片來自Flickr用戶pqw93ct,經許可後使用

醫師不足導致愈來愈多醫院人球事件發生,醫院因病床或人力不足,而將患者拒於門外,最近一起案例發生於今年二月;醫師有限,故得長時間值班,疲倦也可能造成意外增加。

園田誠一郎先前患病時,便曾目睹大批病患在醫院排隊等待景象而感到驚訝:

我曾赴一間大學醫院,對等待病患人數之多感到震驚,耳鼻喉科和抽血科一片混亂、人滿為患,我覺得自己目睹醫療體系醫師不足的迫切實況。

成為醫師的方法」部落格中,說明國內醫師分佈不均的現象:

據醫療法規定,全國醫師理想分佈比例應為83.5%,但2004年厚生勞動省調查,東京都、大阪府、首都圈、近畿圈比例約莫九成,至鄉村地區比例逐漸下滑,青森縣情況最為嚴重,醫師分佈比例僅43%左右。

分佈不均主因在於醫學生畢業後,鮮少願意前往偏鄉或離島任職,儘管自治醫科大學規定,若畢業生願前往偏遠地區即可免除學費,仍有六成畢業生決定待在大阪市區執業,選擇補足所有學費。

醫師不足在婦產科及小兒科尤其令人憂心,只要問問任何醫師,他們都會回答:「那是最辛苦的醫療科別」。

一位日本女孩正學習在急診室工作,仔細說明醫師不足的因果:

醫師不足現象有幾個原因:

一,其中一項原因在於厚生勞動省於2004年開始的愚蠢計畫,計畫本身目的沒錯,但太過急就章,造成意外後果,政府將訓練期延長兩年,我忘記確切數字,但似乎導致將近16000名新醫師延後畢業。

但原本或許在於日本人口基本結構。

二,由於高齡者人口增加速度高於他國,過去十年病患人數大幅增加,為面對這種情況,日本迫切需要時間與金錢訓練新醫師。

三,許多人為了微不足道的原因前往醫院,[…]這只是我的感受,但許多人都像我祖母,去醫院只是去交新朋友,一週去好幾次,就像個習慣或去散步的理由。

四,國立大學附設醫院醫師薪資來自人民納稅錢,如今各人計算不同,但估計訓練一位醫師得花費超過5000萬日圓,學生六年學費為330萬元,如果為貧生可能會免除學費。

[…]

五,過去學生若是花費人民納稅錢接受醫師教育,畢業後要至鄉村地區服務至少八年,但這項制度在2004年廢除,自願至鄉間工作的醫師大幅減少,我個人只短暫至鄉村服務,不過打算遲早再重回偏遠地區。

[…]

最後在國立大學畢業的醫師方面,六,校方灌注他們對於接受納稅金教育的責任與感謝,有種「神聖的使命感」,由於日本文化認為不該大聲要求加薪或增加假期,結果工作環境還有許多需要改善之處。

labayame回想這些年來醫師形象的變化:

過去許多家長夢想讓孩子成為醫師,進入知名大學醫學院是種榮耀,但現在嗎?

顯然許多人依然希望成為醫師,獲得國內頗受尊敬的一張證照,但畢業後,他們是否仍以同樣精神投入工作呢?殘酷現實是否改變了他們?

除了有些公立醫院因人力不足而關閉,民營醫院數目也未見增加,這些獲得醫療執照的人到底去了哪裡?

今日醫療技術與設備不斷進步,治療風險通常很低,但生產某些方面仍然是神秘的過程,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問題是儘管科技發達,若有任何併發症出現,病患立刻揚言提起訴訟。

[…]

醫師縱然廣泛學習,也總有可能遇上意外狀況,故問題在於…醫病關係與責任的共識之處在哪裡?未來或許醫師與患者之間手術前得先協議,確定治療能完成與不能完成的事項,屆時我們或許就能像以前一樣對醫師說:「一切就交給你了」。

校對:Soup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