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失業與移民返國現象

本文焦點在於失業者與返國移工的故事,失業對世界各地民眾有何影響?當人們謀職時,會遇到些什麼困難?當移工陸續自國外返鄉,對於開發中國家會造成什麼問題?

失業日記

有幾個網站都固定提供失業相關消息,例如Layoff TrackerLayoff DailyThe Layoff ListSingapore Retrenchment Blog等,「國際勞工組織」亦上傳全球各國最新失業數字,這些網站突顯許多人認為,裁員是全球經濟衰退最主要、最明顯的指標。

許多失業民眾都建立部落格,記錄自身每日內心掙扎,幾個失業日記的例子包括Furbier.com(巴西)、Retalhos Da Vida De Um Merdas(葡萄牙)、Jobless and Less(美國)、Unemploymentality(美國)、Pink Slips are the New Black(美國)。

《逃離失業》是本關於韓國失業民眾生活的書,Unemployment Haiku Weekly則是位最近遭裁員者成立的部落格。

haiku-1.jpg
取自Haiku失業週報部落格

巴西的Fabio C和失業者感同身受

失業實在很糟,會覺得自己沒用,甚至沒有辦法放鬆,覺得自己一定得找點事做,當身心都已習慣工作,我現在才明白為何有些退休人士變得憂鬱,也才瞭解為何有些人放假時,仍希望有十天或二十天去賺錢。

我的日子很沉重、很緊繃,因為全都一成不變,真的讓我很憂鬱。

國際勞工組織指出,中東與北非地區的失業率在2008年創下歷史新高,全球之聲作者Amira Al Hussaini曾撰文報導阿拉伯世界失業情況,其中杜拜(Dubai)尤其遭受重創,杜拜的Kinana Jarjous在遭裁員後,寫下一首詩和幾封道別信

實在不需要再憤怒,我很高興一切終於結束,當然我會失去薪水,也會因工作而覺得自己「有用」,但現在都過去了。

我已寫過幾封道別信,最後選了最短、最和善的版本寄出,要做的事都已完成,也沒有東西要帶回家,我應該把力氣花在努力向前,並按照自己的意願前進,不用再偽裝成另一個人。

就連電影業員工也面臨失業壓力,美國好萊塢一家大片廠的製作人最近也遭到裁員:

他們說電影業是少數不受經濟衰退影響的行業,但當今經濟唇齒相依,基礎若是崩潰,很多人隔天早上一醒來,會突然發現自己無法再支撐現有生活方式,就連萬能的好萊塢最終也得裁員,電影業員工和大家一樣,都得想辦法找工作、待在家裡、確保家人依然擁有醫療保險。

一位南非部落客分析企業解雇員工的可能原因,韓國的Aspan認為「社會還無法接受失業者」[中文],以下段落譯自他的部落格文章內容:

多數失業者會因為領失業金而覺得羞愧,他們在領失業金的場所感到心煩。我們全都知道我們失業了,但他們用殘忍的方式提醒我們這個 事實。我們不是在乞討,但這樣的情況讓我們傷心。為了領取每兩個星期提供的津貼,我們必須準時到達一個公共場所,提出證據來證明我們每天都努力在找工作, 經過認證後,我們終於拿到失業金。我每次走出就業幫助中心時,都忍不住羨慕其他歐洲國家的人,他們有權申請數年的失業金。另外,我會感到傷心是因為人們看 著我的眼光,其中說著:為什麼應該要為家人帶回薪水的人會待在家裡。我難道不能有充電的時間嗎?當我終於跟之前一直請求我申請信用卡的公司申請時,他們竟 然拒絕我了…我們的社會對失業者感到不自在。

失業也讓許多人學會珍惜生命中的人事物,葡萄牙的Pedro很感謝親友的支持:

許多事對我而言都很珍貴,例如親友和同事的鼓勵,最重要的是,我能握著你的手、坐在你身邊,沒有事比看見你真正快樂更重要,也因 此我還感到一絲樂觀,將「放棄」二字從我心裡的字典裡剔除,因為沒有任何事能破壞我心中如此寶貴的資產,如果說生命有其意義,和你同行,我的生命就有很大 的意義。

但有時失業會擊潰人們的精神,埃及一位政治人物怪罪高失業率造成國內自殺案件大增

以下影片記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會員國內的失業危機。

謀職記事

部落客也記錄自己努力找工作的經驗,多數人都面臨困難。

一位外籍人士居住於以色列,他在2003年當地發生高科技業泡沫化時丟了工作,不過後來東山再起,現在他又開始謀職,他的妻子提到就業市場的年齡歧視問題

雖然年齡歧視在以色列屬違法,任何高科技產業人士都心知肚明,只要超過55歲,大家都把你當做隱影人。

當一個人擁有畢生經驗,卻因為超過某個年齡,沒有人會打算雇用,這樣的人還擁有什麼?

伴侶失業時,最困難的一點在於看著他們在每天找工作和面試過程中,自尊卻不斷受到創傷,有時遴選過程長達三到五個月,等企業逐漸縮小範圍。

巴勒斯坦人Mona現居加拿大,他很失望科技公司都想找全能員工,卻希望薪資極低

各位可以聽得出來,我的求職經驗很糟,但各位雇主很抱歉,我不會說二十多種語言,也沒有超過五年的經驗,但我和許多資訊工程科系畢業生一樣,都有能力學習新事物,難道願意學習在今日是件壞事嗎?或者說任何人進入就業市場時,就得知道所有事,但卻領最低薪資嗎?

科技業工作現在不重視員工第二專長或長期學習能力,只想找個像機器的人類,不僅知道一切,還願意不拿薪水工作。

全球之聲香港作者林藹雲撰文提到,政府計畫補助大學畢業生求職引發爭議:

由於失業問題日漸惡化,保住飯碗已成為首要任務,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決定以補助案方式,協助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找工作,但許多人擔心這項政策實施後將破壞就業市場規則,容許企業以月薪4000港元聘請大學畢業生,其中2000港元皆為政府補助。

多個Facebook群組均已成立抗議此項政策,最熱門的群組認為,財政司司長也應該只拿4000港元月薪!

德國許多求職者不得不縮短工時,以換取政府薪資及社會保險補助,另外,英國許多失業的投資銀行家都湧向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失業女性的工作機會很少,主因在於職場內性騷擾情況嚴重;一位柬埔寨部落客建議柬裔美國人若想找份穩定工作,就該回到柬埔寨;社會媒體工具也成為找工作管道,例如Twitter求職網

有些人擔心日本已進入「就業冰河時期」,可能會在年輕一輩創造出「失落的一代」,完全找不到全職工作,去年至少有87間公司取消331位內定員工名額[中文],今年一月共有超過500名派遣員工[中文]失業後待在臨時搭建的派遣村之中。

以下這個片段裡,記錄日本派遣勞工今年一月避居派遣村的情況。

返國移工

由於在美國及歐洲失去工作,大批移工自海外返國,這可能是貧國爆發衝突來源,因為這些國家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與社會服務給人民。

菲律賓有800萬人在海外工作,他們寄回國的匯款支撐菲國經濟,如今許多海外菲律賓移工返國,其中不乏專業人士,一位菲國夫婦在美國加州失去房子和工作後,正要搬回菲律賓,菲籍家務勞工在香港也遭到本地人取代,筆者在前一篇文章中也曾到,菲律賓航空已增加飛往美國和加拿大的班次,亦可突顯愈來愈多失業菲國移工不得不返國[中文]。

過去許多具日本血統的巴西人移民到日本,今日「巴西就是新日本」,全球之聲作者Paula Góes曾撰文提到在日本的巴西移民因金融危機紛紛返回巴西,至少4萬巴西移民打算離開日本。

Elaine選擇留在日本,但她觀察到日本經濟將持續惡化,也擔心有些巴西人在日本街頭流浪

危機並無改善跡象,因此許多巴西人已離開日本、返回巴西,和我一樣留下的人正努力捱過這場危機,幾乎每天我都看到新聞報導有巴西人流落街頭,有些人沒有東西吃,也有人露宿街頭,仰賴善心人士捐輸。

由於移工離開的緣故,杜拜人口預計將減少8%,一位部落客認為,杜拜人口將減少25%,當地學校也收到不少轉學證明申請書,因為移工子女都得返回母國,有間學校因此減少一成學生。

南亞多數國家經濟倚靠移工僑匯,全球之聲作者Rezwan撰文提到移工突然返回南亞故鄉的現象[中文]。

Sunday Posts的Supriyo提到許多人從美國移民回到印度

出於經濟衰退、不安、移民程序的困難、印度新興機會出現等因素,造成許多移民美國的印度人返國,再加上自英國的少量返國潮和杜拜爆發問題,突然間印度各大城市充滿返國者,拿著一點現金,希望新生活從頭開始。

離開尼泊爾的勞工人數也在增加,由於馬來西亞社會傾向聘雇本地人,孟加拉移工也不得不返國

縮圖來自Flickr用戶Per Bjorklund,葡萄牙文引言由全球之聲作者Paula Goes譯為英文,韓文引言由全球之聲作者Hyejin Kim譯為英文。

校對:dreamf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