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網民的意見 ≠ 公民的意見

隨著南韓人在阿富汗遭綁未獲釋的情況持續,在主流媒體及網民(netizens)之間對待相關議題也有了分歧。網民抱怨他們的意見不被視為是公民的意見。

Minoci寫道:

關於阿富汗的人質挾持議題上,存在著二種意見。一種是「公民」所表示的「天使意見」(angelic opinion),是他們所持有的慣例修辭,並為大部份媒體所談論;另一種是被認為像我一樣狂妄的網民的惡魔意見(demonic opinion)。我認為,這種相反的態度和觀點是暴力和野蠻的。

大部份主流媒體慣例性地假定和形構,公民如何的對這些成為人質的同胞感到擔憂…

至少,網民的意見應該被視為代表公民的意見之一,公民意見和網民意見不應該被區隔。但網民被主流媒體描述成少數的「反基督教者」(anti-Christians)。

網民的意見是不是公民的意見的問題也引發了更多對於如何處理網民意見的辯論。

離線的示威或罷工「比較」重要,線上表達意見並不是同等的重要。這樣的看法引起區隔線上和離線。我不認為一群人在街上,大聲說話,然後上電視或大眾傳媒,才是有影響力的…

和大部份人一樣,我的意見和堅持在線上和離線時都是相同的。不管是不是相同的意見,如果我在線上說就是網民的意見,如果在離線時說,就被視為公民的 意見。這個國家分成線上和離線了嗎?看起來線上被當成另一個世界。如果真是這樣,我們,現在這個世代,想要大聲說線上和離線不是相對的關係(vs. relations),而是並存的關係(and. relations)。

我主要的論點是,「網民」和「公民」是相同的。「網民的意見」是「公民的意見」。所以,「不適當的意見/寫作」,不只有存在「線上」,也存在於「離線」。

Yong 附和:

確切地說,網民是連上網路的公民。這意味著連上網路的基督徒也包括在內,批評網民的記者也包括在內。

不使用網路而依靠大眾傳媒獲得資訊的人們正在接近事實嗎?

或者說,從線上和離線得到資訊比較接近事實?

就在幾年前,我看了主要媒體和主要入口網站的新聞。我參與了網路上的討論群組,進而察覺到有多少從主要媒體上得知認為真實的資訊是被扭曲的。

當然,我從某些我從網路使用者那裡得來的資訊不盡然是可信的。我們應該要分類那些是合理和適當的…

網民的年齡被視為這個辯論的重要議題:

我也認為網民是公民。

問題出在主要有影響力的網民是10幾歲和20出頭的年輕人。

那些20好幾以上有經濟力量和社會經驗的人,他們不坦白的說出意見。

即便那些人有敞開心胸去接受其他人的意見,但他們還是受夠了一些人只熱中於自己的意見。如果網路上的對話不像人們面對面交談,那麼網民就是網民,而不是公民。

網民的意見不被視為意見,如同這個論點:

主動參與網路的使用者大部份是10幾歲到30幾歲。網路的討論室只是給某些每天使用它的人。特別是,這個討論室滿是青少年,而某些是20出頭的年輕人。

聽到「來自這種討論室的意見是公民的意見,而大眾傳媒掩蓋公民的意見」這種說法很可笑。

我的看法是,網民只是一個團體。

只要網路使用者等同於年輕世代的看法不改變,網民的意見似乎就不會被嚴肅地看待,如同下面我們所看到的看法:

試想:

網民的意見怎麼可以成為公民的意見?

網路的主要使用者年齡主要分布在10幾歲到30幾歲。

媒體或許只有單面向的報導,但他們也試圖去調查一些基督教分支教會的貪污。

但為什麼媒體對批判性的意見置之不理?

首先,網民的意見不是大部份公民所持有的意見,且如果媒體處理這些網路意見,將會引發宗教戰爭。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