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独立公投十年后

东帝汶自独立公投迄今十年,全球之声再度提供当地消息,不过这次是为庆祝当时国际强力支持,促进国家走向独立自决:

1999年8月30日,数十万东帝汶选民勇敢对抗印度尼西亚的恐怖活动,在联合国主办的公投中表态支持独立,公投结果终结 印度尼西亚24年非 法残忍的军方占领行动,也创建东帝汶民主共和国,这是新千禧年第一个新国家,东帝汶民众奋斗数十年,再加上世界各地人士支持,才促成公投与独立机会。

记者Max Stahl的影片面世后,揭露1991年凶残的Massacre de Santa Cruz屠杀事件,让世人更加瞭解印度尼西亚占领时期在东帝汶的罪行。

1996年,霍塔(Jose Ramos-Horta)与贝罗主教(Bishop Ximenes Belo)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三年后,印度尼西亚总统哈比比(Habibie)同意由东帝汶民众自行决定,究竟要在印度尼西亚国内维持自治,或是自行 独立建国,全 世界当时也与东帝汶团结一心。

"Die-in" protest in the US. Credit: www.etan.org

美国的抗议活动

在九零年代时,世界多国均出现团结运动,包括澳洲、纽西兰、日本、葡萄牙、法国、荷兰、爱尔兰、德国、英国、加拿大、美国等,民众向各国政府施压,也抗议印度尼西亚的迫害行为,纵然在印度尼西亚国内,许多民众也努力要阻止迫害政策与主张自决

1999年举行公投前的那个夏天,国际东帝汶联盟筹组「观察员计划」,由22国成员前往东帝汶监督投票情况,公投前几个月的安全规划其实不太稳固,因为在联合国斡旋的协议中,安全事务都交由印度尼西亚警方负责。

UN poster that reads "We will not leave" credit to Australia Timor-Leste Friendship Network

联合国海报上写着「我们不会离开」,图片由澳洲东帝汶友谊网络提供

国际东帝汶联盟的观察员勇敢前往东帝汶各地,1999年8月22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

我们在东帝汶各地租屋并派遣团队进驻,每抵达一个城镇后,观察员会先联络当地警方及政府,再与公投正反双方的社区领袖联 系;观察 员至先前已租好的房屋安顿后,便开始观察,并询问民众对于公投宣传活动与谘询的看法,每个团队每晚以电话回报,也提供书面周报。虽然观察员本身并未受伤, 但不少人曾目睹暴力或威吓事件,也将相关事件通报给联合国及观察计划总部。

国际东帝汶联盟的观察员通报公投后暴力情况,而绝大多数选民都在公投中支持独立,观察计划在9月3日的报告提到

观察计划成员前往首都迪力(Dili)的Becora地区,调查昨日民兵焚毁屋舍的事件,他们在现场看到刚烧毁的房子,消防队员与记者都在场,观察员也进入调查,十分钟后,印度尼西亚军方支持的民兵也出现。

民兵攻击一位美国籍观察员的脸部,芬兰籍女性观察员也遭民兵持枪攻击背部,另一位芬兰籍观察员遭人持枪威胁,民兵亦殴打观察员座车的司机,并打破一扇车窗。

民兵暴力事件在公投结束后旋即发生,全球各地团体要求各国政府关注东帝汶状况恶化,以下影片Jose Budha提供,记录当时葡萄牙社会如何支持东帝汶:

影片字幕:许多民众一同站立三分钟,以表达对遥远东帝汶民众的支持,从空中鸟瞰,共排列成十公里长的人龙,数千人之后前往西班牙马 德 里,共同高声向印度尼西亚大使馆喊出反对的声音。印度尼西亚最终答应让国际部队进驻东帝汶,联合国花费一星期组织部队前往,我们不知道多少人身亡,印度尼 西亚原本有18人遭 指控涉入1999年的暴力事件,但最后只有一人遭到判刑,其他人都无罪获释。我们可以确定未来在必要时刻,无数把声音都已准备好大喊,一同传播至 14000公里外的东帝汶。

公投结果于9月4日正式公布后,便出现不少伤亡及暴力事件,TAPOL在1999年指出

公投结果于9月4日宣布后,民兵部队发动大规模焦土政策行动,民兵与军方最恶名昭彰的744及745部队合流,共15000人参与其中,若无这么大批兵力,他们无法如此快速掌控局势。

Sapu Jagad-II行动虽然企图让外界认为,这些伤害源于各地支持印度尼西亚的民众自发所为,但种种证据皆显示,暴力活动均为军方预谋进行,村民常被迫烧毁 自己的 家园。这场行动就是为了惩罚支持独立运动的群众,天主教教堂因常成为东帝汶民众逃难的庇护所,也是攻击一大目标。

Photo from "Genocide Watch: East Timor 1975-1999", researched and written by Adam Jones. Shared under a license for non-profit use.

照片来自「大屠杀观察:东帝汶1975年至1999年报告」,由Adam Jones研究撰写而成,照片依非营利原则授权使用

由于情势相当危急,所有观察计划志工不得不在1999年9月7日离开东帝汶:

今天是9月7日,最后一批观察员不得不撤离东帝汶,过去两天,澳洲皇家空军已将我们60名成员送至澳洲达尔文。

我们为安全因素离开东帝汶,但感到相当难过,东帝汶人民无法逃往澳洲,也没有地方躲避民兵恐怖行为,澳洲与印度尼西亚军方昨晚阻挡观察计划一位东帝汶成员上机,让他和无数当地民众一样,都得面对无法言说的恐惧。

早在我们之前,多数国际观察员与媒体已离开东帝汶,我们是最后一批非政府组织成员,联合国在东帝汶也只剩首都迪力的单位还在,不过通讯与电力均已遭截断,他们的屋舍四周满是民兵,若要向屋内开火也毫无阻碍。

由于民众并不放弃,让所谓的「举世压力」愈来愈大,Tane Timor网站上可见葡萄牙抗争活动的照片,Maremargo张贴来自西班牙的画面,Antonio Jose在Uma Lulik博客上描述1999年9月7日8日两天,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出现前所未见的团结运动:

消防员连续鸣笛长达三分钟…我们为了东帝汶,前所未见地停下一切…

当天下午在屋顶上,人们用无数纸张与一卷卷的厕纸做为抗议素材,傍晚所有纸张便已用尽,于是人们开始撕电话簿…微风也帮助我们将抗议讯息与纸张直接送往美国大使馆,落在使馆内的树上、花园及周边区域,后来便有穿着西装的男子出现的屋顶,当然是为了这些纸张…

"Civil non-obedience for Timor Loro Sa'e" in front of UN Headquarters in Lisbon, Portugal, September 1999. Photo by Flickr user nopasaran, used with permission.

1999年9月,葡葡牙里斯本联合国总部前的东帝汶公民不服从运动,照片来自Flickr用户nopasaran,经许可后使用

东帝汶行动网络除了在1999年9月号召人民走上街头,也发动逾万名美国人写信与打电话

行动网络在1999年不断成长,会员由8500人增加至11700人,[…]我们过去八年追求人们认为毫无希望的目标,但 也 累积经验与人脉,形成公众及政府压力,[…]九月时,网站每周浏览人次逾四万,[…]许多主流媒体报导与节目亦访问组织的活跃成员及志工,将讯息 传递给数千万民众,我们也投书至美国主要报纸、写信给编辑,并参与地方及全国性广播及电视节目。

而在世界的另一隅,国际介入的关键时刻出现在纽西兰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高峰会前夕,时任美国总统的柯林顿(Bill Clinton)私下与太平洋各国领袖会晤,当时他在几天前才宣布,要暂停美军与印度尼西亚的军事训练,Nigel Morley在Writing for the Future博客指出

有些读者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不过1999年纽西兰亚太经合会高峰会时,东帝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霍塔与美国总统柯林顿见面,柯林顿曾提到,霍塔对美国国会的影响力比自己还大。(Zubrycki: 2002)

许多纽西兰民众沿途欢迎柯林顿、霍塔与澳洲总理霍华德(John Howard),澳洲人亦「为东帝汶上街」:

From Sidney, Australia, "Mother & Child" photo by Flickr user Potsy, used with permission

澳洲雪梨/悉尼街头「母与子」照片来自Flickr用户Potsy,经许可后使用

布条上写着「停止杀戮」、「(军方将领)Wiranto是杀人犯」,人们高喊着「解放东帝汶」、「东帝汶万岁」,因为人们先前已听到东帝汶反抗领袖古斯毛(Jose “Xanana” Gusmão)来自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电话内容。

古斯毛在电话中表示:「各位澳洲的兄弟姐妹,我们需要你们,需要你们的声音,各位必须向印度尼西亚政府传达讯息,告诉他们澳洲民众将尽一切力量阻止杀戮,东帝汶万岁」,群众也一同高喊「万岁」。

Students from Kingsgrove High School pledge their support for a free Timor in 1999. Photo by Flickr user sHzaam!, used with permission

1999年Kingsgrove中学学生呼吁解放东帝汶,照片来自Flickr用户sHzaam!,经许可后使用

在1999年9月的日子里,世界领袖缓慢介入东帝汶,人们逐渐意识到印度尼西亚军方及民兵只为摧毁当地,形成严重人道危机,而广大民众发起抗议活动,让美国、澳洲与印度尼西亚感到羞愧,也为东帝汶展开新页。

十年后,我们该庆祝全球团结的成果,迪力地区预计举办多场活动,例如Fundação Oriente的照片展,1999年的大屠杀也发生在此,展览将回顾这些年来的团结运动发展。

校对:Soup

展開對話

作者请 登入 »

须知

  • 留言请互相尊重. 内含仇恨、猥亵与人身攻击之言论恕无法留言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