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來自

馬利:圖瓦雷克人

(原文刊登於2012年4月4日) 圖瓦雷克(Touareg,亦拼作Tuareg)泰穆斯特生存運動(le mouvement Temoust Survie)發布了一篇轉載自法國快訊週刊(l'Express)的部落格文章,對於圖瓦雷克人作了簡介。 圖瓦雷克人為一個以畜牧及商業為生的遊牧民族,人數約有1,500萬人,絕大部分居住於馬利、尼日和阿爾及利亞,不過利比亞、布吉納法索以及茅利塔尼亞也有圖瓦雷克人居住。其使用的語言稱作塔瑪沙克語(Tamasheq,或友直稱作圖瓦雷克語),為柏柏爾語(Berber)的一支。圖瓦雷克人與衣索匹亞人是各個非洲民族中少數擁有書寫文字的民族。圖瓦雷克男性的衣著特色,是帶著靛藍色的面紗[圍住其靈魂之窗:口鼻],因此也常被稱作「藍色騎士」(les hommes bleus)。

對抗喀麥隆的「燙胸」習俗

Josiane Kouagheu wrote a passionated blog post [fr] against breast ironing [fr] practice in Cameroon: Je n’ai jamais voulu parler de ce sujet trop sensible. Il me touche. Dans tous les sens, j’ai trop de victimes autour de moi. J’ai voulu me taire. Mais, que faire quand autour de toi, la télé, Internet,…

一起為在墨西哥遇害的記者們伸張正義

  11 十月 2015

超過五百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作家、藝術工作者以及捍衛意見自由的人寫了一封給墨西哥總統恩里克·佩尼亞·涅托(Enrique Peña Nieto)的公開信。根據部落格” Journalism in the Americas”,在信中,他們要求墨西哥政府對於魯本·埃斯皮諾薩(Rubén Espinosa)和其他記者們在該國遇害的事件給出一個解釋。

紀錄片:烏干達跨性別女性為愛奮鬥

一家小型的瑞典製片公司Rough Studio,製播了身為烏干達跨性別者的系列紀錄片的第一集: 我們記錄了一位烏干達的跨性別女孩Cleopatra Kambugu的生活,她遭烏干達主流的八卦報出櫃,因而流亡肯亞。這是一個活在世界最恐同的地區跨性別者的愛與恨的故事。 我們拍攝此紀錄片的目的一直都是為了替世界帶來改變:改變人們的心靈、對跨性別者的看法或對LGBT社群的偏見。 烏干達這個國家長久以來因歧視LGBTI (譯註: 請參照wiki)社群,飽受國際批評。 譯者:柯旭銘 校對:Mia Shih

影片:亞馬遜原民部落抗議興建水力發電大壩

  30 一月 2015

巴西原住民Munduruku族抗議帕拉州São Luiz do Tapajós水壩的興建工程。水壩將淹沒他們的家園達七十萬平方公里。 巴西政府計畫在塔帕若斯河興建五座大壩,該河流域居住著許多原住民社群。與São Luiz do Tapajós水壩一樣,Jatobá水壩原訂自2015年開始興建,但可能因社會環境上的難題至少延後至2020年。兩座大壩造價共七十億美金。 Munduruku族聲稱政府未就興建計畫徵詢他們的意見。來自Sawré Maybu社群、未來會直接受到水壩興建影響的Munduruku族人,多年來一直向政府施壓要求劃分土地。土地劃分會對水壩計畫的繼續造成法律障礙。  下方紀錄片由影片工作者Nayana Fernandez製作。 2014年12月9日更新:Nayana Fernandez與其他組織聯合發起群眾募資的活動(註:原文為crowfunding, 疑為crowdfunding之誤植),幫助Munduruku族人向政府施壓、劃分土地界線,將兩個組織官方化、建構網站並將記錄片翻譯成他們的母語(絕大多數的Munduruku族人並不說葡萄牙語)且配上字幕。支持者可每次最少捐贈10美元以表支持。 校對者:Rio / Mia

富士康打工詩人許立志 他的詩以及短暫的一生

  17 一月 2015

富士康,一家台灣公司,亦為蘋果公司在中國的協力廠商,其勞動管理措施長久以來遭人詬病,造成不少的職場自殺事件。草根團體鬧,翻譯了許立志的詩作,許立志曾在富士康打工,2014年9月30日自殺於深圳,得年24歲。 以下為許立志的一首詩: 《谶言一种》 “A Kind of Prophecy” 村里的老人都说 Village elders say 我跟我爷爷年轻时很像 I resemble my grandfather in his youth 刚开始我不以为然 I didn’t recognize it 后来经他们一再提起 But listening to them time and again 我就深信不疑了 Won me over 我跟我爷爷 My grandfather and I share 不仅外貌越看越像 Facial expressions 就连脾性和爱好 Temperaments, hobbies 也像同一个娘胎里出来的 Almost...

氣候變遷的後果 祕魯亞馬遜區域面臨低溫

  26 十二月 2014

祕魯記者暨作家Paco Bardales與其他同事聯合發表評論,表示天候寒冷的浪潮,或稱friajes,近來已侵襲向來炎熱的伊基托斯城。就團隊成員的兒時印象所及,這類天氣現象已經從偶發性轉變為經常性,且持續時間越來越長。情況已嚴重至秘魯國家氣象水文局(西班牙原名為Senahmi)決定針對秘魯境內亞馬遜區域的城市發布低溫特報。團隊在對話中表示,他們認為這類嚴寒(譯註:原文為frsots, 疑為frosts之誤植)的情況源自於氣候變遷。真是如此嗎?無庸置疑。人類影響了這項變遷,且不該責怪安地斯與亞馬遜社群,他們飽受洪水、疾病之苦,還須承擔其它影響他們健康與環境的後果。 El impacto de la contaminación y los daños al ambiente sin duda han ido afectando las temperaturas. El Perú es considerado como uno de los países más vulnerables ante los impactos del cambio climático. Según estimaciones del MEF, los posibles daños económicos causados por este aspecto podrían...

創造並連結生態村的“部落召集”計畫

  14 十二月 2014

[原文刊登於2013年4月2日。] 可再生能源、生物暖氣、朴門永續農業、生態建築、植物淨化和其他傳統生態旅遊和有機產品的發展,所有這些都是維持“部落召集”(Tribewanted )生態村的組成部分。“部落召集”是成立於2006年的線上社群,隨後由於群眾集資而成為了一個“真實”的國際社區。註冊費為每個月12歐元,這個費用會存到一個帳戶中,這個帳戶將幫助遍佈世界的十個預選村落的成千上萬居民。在斐濟島沃諾沃村與獅子山共和國的John Obey村之後,最新的生態村是位於義大利佩魯賈和翁布裡亞的蒙雷斯特沃勒村。我們有豐富(但環保)的線上活動,詳細資訊可以訪問:主頁、臉書、Youtube。 譯者:Yipeng  校對:Ameli

孩子們眼中的家園

  10 十二月 2014

秘魯卡斯蒂利亞省阿雷基帕大區,一個位於海拔3000公尺高的小鎮恰帕可可,近來因為孩子們登上媒體版面。  2014年10月10日,「孩子們眼中的恰帕可可」一書出版。本書由當地五、六年級的小學生所寫。經由「科學好好玩」專案老師羅尼杜蘭的指導,學生們花一年多的時間觀察當地的習俗及自然資源: El libro resulta de Proyecto de Innovación Pedagógica “Haciendo Ciencia Como Jugando”, que tiene como objetivo que los niños desarrollen competencias y capacidades utilizando el conocimiento de la realidad, promoviendo la identidad cultural, la conciencia ambiental y la participación comunitaria. Resultado de esta es que la obra contiene:...

記錄與分析馬其頓媒體的民族主義仇恨言論

  21 九月 2014

馬其頓人權專家、運動人士與部落客Žarko Trajanoski發表一系列文章,分析媒體上常掩飾成「愛國」言論的右翼民族主義仇恨言論。 „Патриотскиот“ говор на омраза е препознатлив по намерата за разгорување, поттикнување, или оправдување на омраза кон внатрешните и надворешните „непријатели“. Во основата на ваквиот говорот на омраза е поделбата на „Ние“ („патриотите“) и „Тие“ (непатриотите), кои се етикетирани со најразлични стигматизирачки називи. „Патриотскиот“ говор на омраза честопати с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