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st

Email Trust

最新文章 Trust

伊拉克: 對所有擲鞋者的警告

  25 三月 2009

在這則Tweet簡訊中,伊拉克部落客Salam Pax警告所有投擲鞋子者:「…警誡所有鞋子投擲者…藏起您的鞋子吧!攻擊布希值三年牢獄之災,以及失蹤!」 Muntadar Al Zaidi,去年於伊拉克的記者會中向小布希總統投擲鞋子,被判了三年徒刑。 校對:trust1021

中國:因為寫部落格被退學?

  20 三月 2009

一名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女學生於三月十六日,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陳述自己因為批評教育部而被強迫退學。她說的是實話嗎?故事的另一面是什麼?這裡是來自東南西北對當地報導的翻譯。 校對:Portnoy

中國:污染地圖公佈

  11 二月 2008

在首度發表混搭成果一年多之後,由環境主義記者馬軍帶領的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剛公佈空氣污染地圖,也完成屬於該機構的BBS和論壇回應空間。

環境: 全球環境部落格綜合報導

  2 二月 2008

世界上的環境部落格關注著發生在自己區域但具有全球意義的各式議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保護大猩猩部落格思索著人類的和平協定對大猩猩而言的意義。中國對話關注著巴里島氣候變遷會議之後的下一步,而在南非則能看到對於近日來能源短缺以及生態汽車競賽的反應。

日本: 買新車嗎? 謝謝再連絡

  18 一月 2008

現今流傳的街談巷議認為,日本經濟之所以表現疲軟,汽車銷量不佳為罪魁禍首,這得怪誰?有些人認為得怪罪年輕世代失去追求物質生活的動力,但無論如何,日本部落客似乎對此不感意外。

韓國: 大學入學考試

  11 十二月 2007

大學入學考試於11月結束。每年的考試總會伴隨數條新聞事件。絕不會被漏掉的是考生因考試結果而放棄生命的新聞。這樣的新聞總是產生對當前教育體系的意見與怨言。 在大邱,有一位女學生自殺。這個女孩子在去年考上一所當地的學院,但是她多讀一年以求能上漢城的學校。據悉她是對考試結果不夠好而感到失望。 學閥社群又殺了一個人…大學評比越來越受重視,學閥們與漢城的學院的價值就越來越重要。這意味著對鄉間學院的貶抑。因此,大家都不想選擇位於鄉間的高等教育。 有篇報導說,畢業自鄉間學院的畢業生中,六成以上曾有受歧視的經驗。他們計畫要轉到比較好的學校、準備考研究所、或出國,也就決定多留一年。而放棄這些選擇的學生則全心準備政府機關考試。 這世界上,有多少人因為不能去他們想去的地方讀書而死呢?參加入學考試代表跨進階級區分的階段,也因此每年接連發生死亡事件…人們因為考試而放棄他們的生命。 2006年大考前不久發生幾起自殺事件。當然也有死於考試之後的學生。還有2005年那件自殺案。這些案件跟學生的個性有關嗎?…根據某拯救孩子的組織於2006年的研究,有38.5%的學生由於入學考試的壓力而損害了健康。經歷過憂鬱與心理問題的有32%。將近 45.6%的學生曾想休學。感到絕望與失去意志力的有64.9%。曾有過自殺衝動的學生有20.2%,而嘗試過的有5%。 一個因為期中考結果而自我了斷的學生留下了遺言,「我很難過期中考搞砸了。媽媽、爸爸,對不起。」 我們不能為了在中等與高等教育中建立競爭力,而將痛苦賦予孩子身上。大多數不在一流大學中的大學生帶著心理情結。這些整體性的狀況產生私人學費的痛楚與無效率的社會。 有位網民以日本恐怖電影《死亡筆記》來與之相比。 每年入學考試之後沒多久就會有一連串的考生自殺。我一貼上《大考的終止、幸福的開始?一起來征服野蠻學閥吧!》,就聽到讓人傷心的新聞。那位自殺的學生想進一流大學想了三年,他擔心自己的分數不夠好。 每年的考生自殺。 就算我們改變教育政策、換了教育部長,問題一點也不能解決。似乎不再有人關心少數一兩個死亡個案。入學考試與其中的悲慘狀況、學閥、大學評比…怪獸般的一流大學,叫年輕的生命們去崇拜他們,而沒有人膽敢除掉他們…只能不停嘆息… 來自SKY的死亡筆記今年再度上演!這次你們將殺掉多少人呢? 譯按:三所南韓的著名大學,首爾國立大學(SNU)、高麗大學(KU)、延世大學(YU)。這個廣為南韓社會所使用的縮寫,隱含著雙關的意味。 一名經歷大學入學考試的學生寫下她的感受。 入學考試已成為事實。今天我可以查成績。今天不會跟昨天有太大差別的。我了解我的父母非常支持我,也對我的分數感到失望。但我才是要度過最痛苦時光的人啊。老實說,我不相信我的分數,而且每天都想跳樓。當我聽到我最好去讀鄉間大學拿獎學金時,就想吐。從考試隔天到昨天,我都在忍著要大叫的欲望。 絕望時期結束了。 …我們就別再追悔了,別再。考完試之後的惡夢。又拿到考卷、然後聽到「剩下十分鐘」的提醒,我不想再作這種讓我的心冰冷的夢了…。 什麼是學校、老師、學生、與教育的意義? 「學校鈴聲響著,響著,響著。讓我們一起來。老師正在等著我們…」 這是熟悉的兒歌,但我的耳朵卻未對它感到熟悉。悲哀的入學考試競爭,我們怎麼解決呢? 今年開始有一場對競爭性入學考試的抗議活動,網民們也鼓勵大家參與這個運動,以同時改變韓國主要城市中的教育。 打垮入學考試。大學平等運動總部在11月24日組織的抗議活動,將會加入越來越多城市。 請大家都來! 在我們討論可能或不可能之前,先讓我們面對它,接著才能做些改變。 原文作者:Hyejin Kim 校對:nairobi

日本:惡霸與遭受霸凌者

  2 十二月 2007

在日本,霸凌是層出不窮的問題,媒體上周期性地報導將警訊水準不斷升高。發生於北海道校園的霸凌事件影片被上傳到YouTube(之後被撤掉),在2006年年末成為頭條。政府於上週公布的調查更加強化恐懼,調查發現,相較於前一年,霸凌案件的數目上升六倍。儘管部分是因為霸凌的定義與測量方法有所改變,這個攀升的數目是:2005年的兩萬件,到2006年的估計值膨脹到十二萬五千件,其中包括六起與霸凌有關的自殺案件。 並非每個人都等閒看待這新聞。蠅量級世界冠軍的日本拳擊手內藤大助,到學校跟學童演講敘述他小時候被欺負的經驗,以此來對付這個問題。學校也受到壓力,要求改變處理霸凌事件的方式。 在瀧川高中發生因霸凌所引起的自殺 部落客tekicho對此問題的敏銳觀察: 說起來很敏感,但霸凌是不會消失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即使成年人,就如每個人所知,也有霸凌。 但是,這種霸凌文化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部落客nano3000xp探索其根源: 霸凌不會消失。它存在已久,而且會自然而然地持續下去,因為它是消減挫折的一種方法。這是人類的天性。在職場、在社會中、以及在學校,每當人們聚在一起形 成團體,闢出一塊屬於他們的地方,於是人類關係互動的處所於焉誕生。 我曾使用很困難的字眼,但換言之,進行交換處所的誕生,這裡人們承認其他人,也受其他人所承認。一旦這個處所固定下來,相對化(排序)就會根據某些標準建 立起來。職場或組織中,這就像位階。在警方或自衛隊中,位階間的差異是絕對的,只要你身處其中,長官或上司說的話就是絕對。 回顧人類歷史,沒有一個地方不發生這種相對化,每個社會系統(資本主義跟共產主義)中都存在著某種階級系統。 在沒有真實案例比對之下,容易將現象理論化。在一個留言版上,一位十五歲女孩寫下她遭受霸凌的經驗,提供了一則案例: 我在學校正遭受霸凌。 我一度去找老師,希望可以讓霸淩停止,但似乎得到反效果。 現在情況變得更加可怕。 不論男生或女生,我幾乎被所有人言詞欺侮。 很痛苦,而且很難受。我考慮退學。 我想去讀自由學校(free school),我想轉去別的學校。 (如果我沒畢業,將會很難找工作…) 如果我開始就業會不會好點呢? 我還沒跟父母說過這件事。他們可能會反對,我也不知該如何啟齒。我真的很擔心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我該怎麼做? 一位協助兒童的教育性非營利組織工作者,提供另一則霸凌事件的二手描述: 我接到來自一名擔心霸凌的三年級學生的Email與電話詢問。 他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受到霸凌。他們的鞋子被脫掉藏起來,被取了不雅綽號稱呼。 如果學生告訴家長,家長會生氣地跑去學校理論,所以孩子們都噤聲。老師也會在班上說出來而曝光,所以學生們都噤聲。甚至連親近的朋友也會跟著一起霸凌。 怎麼辦呢?你想要好好上學,對吧? 什麼是最好的作法呢?我問他們這些問題並等答案。 在道德課中,大家一起來思索霸凌問題。我們想要在課堂中做這件事,這是學生的回答。相對於有沒有遭受霸凌跟誰受到霸凌,他們真的感受到全班一起探討霸凌問題的重要性。如此氣度讓我非常驚訝。 在我嘗試個別輔導霸凌行為時,對話通常從這些事情開始或結束: 誰是受害者? 誰是加害者? 還有,誰要負責? 當你這麼作,他們會受到二度傷害。這些孩子,以及他們跟成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難以處理。終止眼前發生的霸凌事件固然重要,但也不容易。 除此之外,提高班上所有學生的共同覺察力,共同思索霸凌行為,以及提高預防教育優先性,這是我們組織成員的想法。 最後,部落客ojezal69在寫到有關內藤大助,一位小時候曾被霸凌的日本拳擊手,十分振奮人心: 內藤很驚人。他在國中時曾被霸凌過,但他曾想抹除那段事實,在這樣的想法之下,他努力工作,並奮力變成世界冠軍。 我覺得他將勇氣帶給了此時正和霸凌掙扎的孩子們。他說他與心中那段[遭受霸凌]的記憶一起努力不懈。 原文作者:Chris Salzberg 校對:nairobi

俄羅斯:部落客討論詹姆斯‧華生

  5 十一月 2007

詹姆士‧華生,曾獲諾貝爾獎的美國遺傳學家,在以下的言論被英國週日泰晤士報十月十四日的人物傳略引用之後,引起國際譁然。 他說,他「本來就不看好非洲的前途,」因為「我們所有政策都是以他們智力與我們相同的論據為基礎的–而所有的驗證都顯示並不盡然,」而且我知道這個「燙手山芋」會是很難說出口的。他的希望是每個人都平等,但他也反駁說「跟黑人員工打交道的人會發現並非如此。」他說,你不能以膚色來歧視 人,因為「有很多有色人種的人是很有天份的,但是如果他們在較低階水平未獲得成就,就不該升等。」他寫道,「我們並沒有確實的理由去預期,在地理區隔下各 自演化的人們,應該有完全一樣的智能。我們雖渴望人人享有同等力量,但人類某些生來既有的特徵並不足以讓此願望實現。」 這則具有爭議性的新聞也擾動了俄語部落格圈。 美國的LiveJournal用戶karial描述[RUS]了她與詹姆士‧華生的私人會面: 九一一事件兩週後,我見到華生。在自我介紹與握手之後,他問的第一個問題是:「那麼,我們[指美國]是不是要去阿富汗完成你們[指蘇聯]還沒能做完的事?」 […] 我先前已經被提醒過華生常會提一些政治不正確的事。我當天坐在講座裏手握麥克風,準備隨時站起來聲明華生的見解並不代表此研討會籌辦者 的立場。不,我並不覺得擔任像言論審查員的角色有趣–它非常討人厭–而且我真的希望可避免這個任務。但是,很遺憾的,若不這樣作我們有可能會面臨官司。 我承認有好幾次確實把麥克風的開關打開,準備站起來。而每一次華生都在越線邊緣停下來。但是他總是比任何其他名人演講者更靠臨界邊緣,我覺得他好像在虛張聲勢,甚至有點幸災樂禍。 這次–如果你讀了原文的話–他一樣在幾乎越界時慢下來。不過有點越過線。而很多人正在等待這個時機。 不管他年紀多大,華生是很棒、很有趣的講者。在他那場講座的前半場中,我們以為他並不知道為什麼他會被邀請來參加這場研討會;他用各種 想法來起頭,然後都講到一半就停下來。他用舊型投影片,正方形底片框的那種,不是九零年代流行的透明片。然後他輕易地,沒用幾個詞句,就將剛剛起頭的線都 連結起來,呈現它們如何突顯出研討會的主題。所以可以這麼說,至少在六年前,他的想法清楚,記憶力佳。華生所有的政治不正確都是故意的。 我們能可笑地議論,如他這等重量級的名人能否允許自己說出政治不正確的想法。不論這是自由人對體系提出的厚顏挑戰,或是一艘花了大把努力所造出用以確保平等或接近平等的船底下的一個破洞。 以下是對這篇文章的幾個評論[RUS]: doctor_iola: 其實我覺得,一個高度言論自由的國家本身會有這麼強烈的政治正確態度是弔詭的。 karial: 謝天謝地有政治正確態度。不然你也不會是醫生。在上世紀之交的IQ測驗,一度顥示東歐人比美國原住民還低。你想每天抗爭來證明那不對嗎?或想一直聽到穿10號以上衣服的女人既不性感又無法自我滿足的評論? drauk: 我還是覺得,政治正確態度(尤其是當今的極端版本)跟平權是不同的。 karial: 很遺憾,這些是相近的概念。因為,怎能在講平權的同時,卻把某一群人(基於種族、族裔、性別、身材大小)跟某種特質給根深蒂固地綁在一起呢?例如,所有俄國人都是小偷。沒錯,他們會請你去面試[工作],但是他們一直假想你很可能會偷東西。 媒體的報導形塑了大眾的認知。 puh: 這麼多吵吵鬧鬧,就是因為一個老人決定說出他心中所想的(而且,非常可能,他的確是這樣說的)? karial: 具有公眾形象,尤其是科學界人士,必須理解不能「隨意脫口而出」 – 他不是在私家廚房,他的話是會引起公眾反應的。 莫斯科的LiveJournal用戶ivanov-petrov寫道[RUS]: 我當然是個圈外人,這些問題似乎離我很遙遠。但是如果類似的事發生在俄羅斯的話,我會非常難過。我知道這種事曾在俄羅斯發生過,甚至嚴重兩倍以上。我不認為這種事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事實上它真是爛透了。 […] 我實在不確定這個人是不是對的。知道他到底說了什麼話是很重要。但是對我而言,這好像都只是個人的說話權利 – 以某些團體不想聽這種話的權利。以及誰的自由比較強硬… 假設所有因素都相同,那麼我會為個人加油。 以下是這篇文章的評論區中進行著的對話之一。 taichi_777: 就我所知,每個人都同意「黑人」具有歐洲人所缺的某種適應能力,以及他們專擅於許多種運動項目,而白人並不會對此而感到被侵犯。我的意思是,如果那個人的理論有科學根據,那麼對非洲人就不應該是甚麼多嚴重的事。先不論統計學,畢竟普希金(Aleksandr Pushkin)存在過。 :) 天曉得,或許每個種族都有它的利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 alamar: 對大多數人而言,統計數字是微妙的東西,但它確是推測的最佳基礎。 taichi_777: 完全同意,尤其是當論及智力數據時。在個人層次常會有奇蹟發生 – 我認識學校成績低但是高IQ的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