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記文化研究大師斯圖亞特‧霍爾

牙買加裔文化研究學者斯圖亞特‧霍爾英國逝世享年82歲,儘管霍爾臥病在床已有一段時間,網友與學術界聞訊仍感到震驚,據傳霍爾是因腎臟衰竭所引發的併發症不治。

英國衛報訃聞描述霍爾為「具影響力的文化研究學者、社會運動家以及《新左派評論》的創刊編輯」,身為英國文化研究學派的創始者之一,霍爾視流行文化為資本主義之惡,而且受統治階級主導。他對媒體與其對意識形態的影響之研究結果,後構成讀者接收理論主要內容,且擴展其研究範疇直至種族與性別。他的作品因研究文化認同、種族與族裔(特別是兩者與離散經驗的關聯性)等概念,對西印度移民的黑人社群影響深遠。他主張身分認同不應受到歷史與文化桎梏,應視其為流動、進行中且能被更改的。

Facebook上滿是人們對這位學者悼念的字句,字裡行間透露對這位學者以及其作品的推崇與敬佩。乍聞霍爾離世,Rhoda Bharath寫道

霍爾離去我的惋惜無以言喻,這是多大的損失(指其貢獻)!

加勒比海當代文化與藝術雜誌(ARC magazine)刊登出一張由安東尼‧奧默(Antonio Olmos)所攝的霍爾肖像並註道:

我們方才得知霍爾這位當代加勒比海重要的知識份子暨文化研究大師逝世的消息,我們與那些曾為他的大作所撼動之人同哀,願您安息。

加勒比海當代文化與藝術雜誌的Facebook訊息引導讀者前往他們的網站,網站上已刊登出相當詳盡的霍爾之生平以及作品列表

牙買加學術期刊編輯安妮‧保羅直言這真是一個壞消息,隨後她刊登一系列與霍爾有關的訪問及影片作為悼念亡者之舉,其中包括下方這支記錄霍爾與研究非洲離散的學者C.L.R. James對談的影片:

在她Facebook上另一更新中譴責牙買加的媒體對此噩耗不夠重視:

我還沒有從當地的任何媒體中見到霍爾離世的訊息……

Stuart Hall (R) reading a copy of The Caribbean Review of Books at at Hellshire Beach, Jamaica; June 2004.  Photo by Annie Paul.

霍爾在 Hellshire海灘閱讀著Caribbean Review of Books,2004年6月。攝影:Annie Paul

於2012年John Akomfrah描述霍爾的影像作品《未完的對話》(The Unfinished Conversation)問世以後,文化研究教授Nick Mirzoeff所發表的部落格文章是如此形容這部作品:

此部作品是影像化理論與歷史的傑作,同時於三個螢幕上盡可能地重現霍爾生涯早期的影像,三個螢幕上能夠見到霍爾的個人照片、人生各個階段的訪問以及封存的影像、新聞片段等等。而影像所搭配的是爵士樂與霍爾評論的聲音,以及廣播上的訪問、海潮和機械聲響交織而成的配樂,配樂以複音呈現,能與影像交融且毫無干擾之虞。

作品中同時有極具啟發性的片段,我意外得知霍爾的家族中其實有塞法迪猶太人的血統,在此部影像作品中,我們能夠明顯地看到這是由他的母系一脈相承而來,由於我也是這支家族的一份子,這也正是我為何得以陳述此事的原由,這個共同性是否促使我在年輕時與霍爾在《馬克思今日》期刊共事時將他的思想作為指引?我想或多或少有吧!

他另外也對影片中揭示的內容做出評論:

霍爾在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時曾是知識份子於牛津某間咖啡廳聚會的固定成員之一,十月事件大幅地改變了正統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世代,倘若沒有此一事件的發生,文化研究學派也不復存在了,同一時間,英國和法國還挾帝國遺毒想透過國有化蘇伊士運河來入侵埃及。

這間位於牛津的咖啡廳名叫「教眾」(The Partisan),其招牌是以小寫的無襯線字體而寫成的,在這咖啡廳裡,霍爾接受採訪發表他的看法,他以冷靜但沮喪的語氣表示他的憤怒,對入侵的舉動感到憤怒、對於英國的年輕人對此無動於衷而憤怒,

也對於過去至少十五年我們所欠缺的道德和政治統領能力感到憤怒。

也即是由這樣的憤怒中誕生了新左派評論。

他續道:

半世紀過去了,當我重新觀看這個訪問的時候,目睹年輕人為我們失望,我的心仍然會揪緊,當今很有可能還有一個這樣的年輕人或是少女在某處這般坐著,訴說著一樣的失望,這正是我們過去一年所探討的。在我們面前橫亙的依然還是這個問題:失望是否在過去了五十年以後依然懸而未決?真正的領袖精神難道不是我們所該追求的?重新檢視1956年影響霍爾深遠的那一刻,他便是用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句話做了銘記:

另外一種歷史永遠是可能的。

而影像正是以此句作結。

為斯圖亞特‧霍爾,我們感激且尊重的學者。

我的眼中充滿淚水,而在擁擠的播放室裡,我並不是唯一熱淚盈眶的。

推特上來自全球各個角落都傳來了他們的悼念:

有些推特使用者分享了霍爾的作品如何感動他們至深:

亦有不少人選擇用他們覺得最適當方式來緬懷他:

許多人坦承這個世界,特別是知識領域,因為他的缺席顯得空曠:

Gerry Hassan推崇霍爾敏銳的分析能力:

其中一位推特使用者Sean Fernyhough引用了導演John Akomfah的話:

Akomfah最新與霍爾有關的記錄片《斯圖亞特‧霍爾計畫》可以於此收看,較短的片段則是於此收看。

@cfidelmorris認為爵士樂為霍爾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Mlies Davis的音樂:

Nicholas Mirzoeff 也以推特總結了他的感受:

本文使用的霍爾圖片皆為Annie Paul所拍攝,由Nicholas Laughlin所上傳且賦予非商業分享分布的版權,由此可前往 Nicholas Laughlin於flickr相片串流

譯者:Josephine Liu
校對:Fen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