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法國嘉年華不歡迎觀光客?

法國敦克爾克一群戴面具的嘉年華狂歡者,在影片中喊著:「我們不歡迎觀光客」,譴責年復一年前來參加觀光客們,未做好狂歡的準備,便前來參加嘉年華。

敦克爾克舉辦的嘉年華會是歐洲地區屬於最盛大的慶典之一,其參加人數最多與慶典期間最長(整整三個月)。當地觀光局的紀錄顯示,在節慶最高峰時,吸引了近千名的旅客入住,那最熱鬧的三天時期被稱做三日狂歡(les Trois Joyeuses)。而其他大部分的觀光客,則是住宿在友人家中,其中許多人是經當地人的介紹,來參加了敦克爾克嘉年華,且每年還會回鍋參加。

Carnavaleux dans la Bande de Dunkerque

敦克爾克隊伍的嘉年華參加者。照片提供: Emmanuelle Leroy Cerquiera

這部影片是在2013年2月10日時敦克爾克嘉年華期間所攝,在臉書上被轉載超過千則。根據網友的評論表示:「比起那些觀光客,更討人厭的是那些沒有做好準備就來參加,尤其是那些不尊重禮節、禁律和習俗的人。」

站在另一方立場的網友之一Jules Verge則解釋:

如 果沒有觀光客,敦克爾克嘉年華就不會今天了,我的意思並不是說敦克爾克嘉年華會因此停辦或消失,畢竟長期以來,他的確擁有一群美好又忠實參與者。然而,請 對我們觀光客再多表示點歡迎之意吧!我是其中一名來自杜埃(Douai,位於法國東北部的城市)的觀光客,我非常喜愛這個慶典,所以拜託敦克爾克人,請敞 開心胸來歡迎我們吧!

 

respectbande

從敦克爾克市出版的嘉年華參加者行為準則摘錄。

另一名網友Julien Vandemoere回應:

我不是敦克爾克人,我來自里爾(Lille,法國北部最大城市)。我參加慶祝三日狂歡已經有十年了。一開始敦克爾克人真的非常、非常慎重地為我介紹並引導我。我多看、多聽,並讓自己理解『為什麼』以及『如何』會有敦克爾克嘉年華,至今參加了十年,我覺得自己成長了許多。

其實早在一九九八年,這群嘉年華參與者,就已對年輕一代漸漸失去對歷史及標準的重視這件事情,感到遺憾與難過。後來,嘉年華協會及當地政府支持了廣大的宣導活動,教導初次參加者如何「狂歡仍帶尊重」,藉由發布了準則手冊,針對如何嘉年華行為、在學校提高意識、歡迎旅客們,並提醒他們注意事項來宣導。

現在,則由專為初次參加者而設的網站接棒,提供有興趣前往嘉年華的人們關於如何做好心理準備,以及服裝造型上的建議,並幫助他們學習嘉年華上的歌曲以及表定行程上的特別活動(像是舞會、遊行、遊行前、遊行後、公用餐點及舞曲等等)。欲知詳情,可至minicoin.fr網頁查詢參考。

這樣的情況並不只有發生在敦克爾克,在尼斯(法國南部港口城市)的嘉年華純粹主義者也抱怨了當地嘉年華標準化的慶祝活動,受到巴西嘉年華的影響。

專欄作家Le-patriote也感嘆

現在全都是因為錢。難道這個嘉年華只是讓人客氣地坐在貴得難以負擔得起的看台,而花費這麼多金額嗎?再也沒有人會開對方玩笑了。 我們只能坐在看台上,看著遊行車經過,或是安靜地沿著警方的看守的道路前進,並禮貌性地對觀光客們微笑,他們大老遠前來尼斯來參加全世界最美嘉年華會,卻 只有這樣。

 

Char de l'école de samba Beija-Flor lors du défilé 2013

森巴學校Beija-Flor的隊伍在2013年的嘉年華會遊行。照片提供: Emmanuelle Leroy Cerquiera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里約,這樣的覺醒也已經在遊行者之中發散開來。知名的巴西<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Pagode”>寶塔音樂(pagode)</a>歌手Zeca Pagodinho曾在節目訪談中表達了他的失望,由於因蜂擁而入的觀光客,以及開設國際桑巴舞學校,使得嘉年華的自由精神不復,他說:

沒有了嘉年華,我以後還要熱愛什麼呢?現在已經沒有東西了。他們偷走了一切,更奪走了所有。他們作的這些,一切,全都關乎文化。我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什麼熱潮值得追尋。

那麼,為何象徵著兄弟情誼、分享、同情和溫暖的嘉年華會要提倡憂鬱呢?是因為害怕將一切融合或是對於過去的懷舊之情?是因為害怕永遠失去傳統或是擔心要撤離國際化及世界貿易呢?

也許是全部都有。嘉年華會是一個自古就存在卻不斷變化著的藝術,也會因地方、時代及流行趨勢而有所成長及變得更加豐富。今天,他已成為向已然全球化的世界展現地方傳統的象徵。這也許是個挑戰,但在幽默感及創造力的趨使下,這股狂熱也只能繼續傳播下去了。

校對: Sychan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