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 https://zht.globalvoices.org -

中國與香港矛盾下的反國民教育抗爭

類別: 東亞, China 中國, Hong Kong 香港, Governance 政府治理, Protest 抗爭, 思維, 政治, 教育, 青年

香港特區政府在中小學中推行國民教育,最終因為遭到市民強烈反彈——甚至不惜以絕食這樣的激烈方式去抗爭——而暫時偃旗息鼓:目前的最新進展是特區政府雖然沒有承諾撤回國民教育科,但是三年內不會再強制推行國民教育,而且把是否開展及如何開展科目的決定權交給學校。

國民教育一詞最早與香港聯繫在一起,是在2007年7月,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香港,出席香港回歸十週年紀念活動時致辭,強調「要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國民教育」。在2010年,前任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就有國民教育推行計劃,但當時並沒有引發太多關注。直到2012年5月,反對國民教育的學生組織「學民思潮」成立並組織了撤回國民教育課程大遊行。而到2012年7月,由學民思潮、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及教協參與的「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成立,並且在7月29日組織萬人大遊行以顯示「全民行動,反對洗腦」的決心。

[1]

Anti-national education protest – our children. Photo taken by Leung Ching Yau Alex CC: BY-NC-SA.

那麼國民教育究竟是怎樣的一門課程,會令香港市民如此深惡痛絕?和《人民日報》文章中「所謂國民教育,大體而言就是愛國教育」 [2]的說法不同,香港獨立媒體的黃國鉅反駁 [3]指:

在反對國民教育的聲音中,常聽到一種說法:「我們不反對國民教育,但內容不可偏頗,要提六四等……」先贊同對方的前提,再斟酌內容。這等於敵人送一隻木馬來,守城的人竟先讓木馬進城,然後才慢慢看它肚子裏裝的是什麼。如此開門引虎,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而不知。…

如果硬要推行,所謂的認同,就變成簡單的「我=它」,硬把自己投射到一個更大的群體上。(如策發會文件提到的所謂「we-ness」的建立)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把認同對象一些負面的東西排除掉,這認同才能成立。…日本右翼分子要重建國民自豪感,則必須先否定所謂「自虐歷史觀」,否定南京大屠殺。…所以,民族認同從來都是雙利刃,施之於心智未成熟的小孩身上,即使沒有荼毒兒童的意圖,也會有荼毒之效果。

而真正點燃市民反國教情緒的,是一本,名為《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書中迴避了中國當代上的一些重要歷史事件 [4],包括文革以及中國人權狀況,對於中國社會存在的人權、法治、民生、等負面問題輕輕帶過,用「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來形容中國共產黨。

作為香港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骨幹組織的「學民思潮」,其召集人黃之鋒是一名16歲的中學生,由他牽頭首倡的遊行提出四條要求 [5]:1. 立刻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2. 檢討現有公民教育政策及課程;3. 公開資助國民教育機構的準則;4. 重新成立人權教育工作小組。

而反國教隊伍中另一支中堅隊伍就是各位憂心忡忡的家長,這些作為主流社會中產階層,從來都是無暇多理社會事的大多數,這次卻一反常態,成立了反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為了下一代在炎炎夏日下走上街頭,發出「請放過我的兒女」 [6]的吶喊,呂意於 my1510 點出:

和不少在大陸成長的人相比,香港人對中國歷史的認知深度有限,但不少人本身就是生活在和中共密切的歷史當中,早年大部份從大陸走到香港的人,就是要避開如大饑荒、文革等的各種浩劫,現在這些人都當祖父母和曾祖父母了,你認為他們願意見到心愛孫兒們圍著紅領巾嗎?或是說著中共是無私的嗎?

遊行小孩的父母們在1989年是懵懂的中小學生,正因為學校老師與他們談論天安門事件,才有足夠的資料去進行多角度的分析思考,他們都珍惜這樣的環境,請共產黨放過他們的兒女。

但是國民教育是否就等同於洗腦?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表示,坊間對於推行國民教育存有誤解,才會將其與「洗腦」教育劃上等號,但他強調實際教學時要「洗腦」很困難。內地媒體人韓青認為 [2]國民教育是否「洗腦」,這既要看對二者內涵如何界定,也要看在實踐中怎樣操作:

從內容上看,如果一些教材充斥的淨是不容置疑、一錘定音的論調,價值判斷遠多於事實陳述,且不講邏輯,不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即便結論正確,也可判定為「洗腦教材」。從方式上看,如果課堂上老師不允許自由討論,考試只是將課本所說定為標準答案,不引導學生批判地學習,而學校出於上級、外界的壓力或教材的有限無法自行選擇,那這種機制也可判定為「洗腦教育」。

所有真正的街頭運動都不會只有一種聲音。在反國教的過程中,也會有許多反對或者質疑的聲音,有人覺得宗教其實也是一種洗腦,有人說港英政府的殖民統治也在洗腦,為什麼不見都香港人反應這麼大?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講師葉蔭聰以一封寫給中國大陸青年的信 [7]來解答這些反對反國教的問題:

港英年代的主流教育是一種「世界上非常罕見的非國民教育」,港英政府沒有要我們成為英國人,即使在官立學校,也沒有系統性的國民教育。例如,當年官校學生對英國國歌旋律雖然熟悉,卻不懂得歌詞。英國歷史、政經成就、歸屬感等等,全都不是課程重點,更沒有英國的國民教育專科。更有趣的是,有官校的老師校長,積極鼓勵學生參加中樂團,對文化中國份外認同。

香港沒有人反對「宗教洗腦」,而卻去反對國教,大概的原因有兩個。第一,這裡談及的宗教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天主教學校不少,但也沒有佔壓倒性的比例,至於基督教,其實內里分成眾多教會,它們之間是互不統屬的,各自有不同的教義及會堂連繫。第二,這些宗教背後,並沒有一個在香港或中國掌握權力的執政黨,換言之,沒有一個是國教。

在推行國民教育問題上,資深傳媒人閭丘露薇承認其實特區政府原本可以做得更好,但在自由社會,不能禁止這些觀點 [8]

畢竟香港的學校,一直自主選擇教材。說實話,和這本手冊的內容比起來,一些傳統左派學校的國情教育,想必更加的正面和片面。但是香港是一個擁有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的地方,你可以批評內容的偏頗,大家進行討論,但是不能禁止這樣的觀點和聲音,包括這本手冊,除非內容涉及違法。

2012年9月8日,特區政府作出讓步,撤回國教科三年開展期,由學校自行決定是否開科。但「香港推行國民教育科是中共交給新特首的政治任務」這樣的傳言也越來越多,到底是「西環治港」還是「港人治港」,通過反國教的一課,很多人也開始思考香港未來的政治走向。liumui 就指出 [9]

阿爺南下,說香港深層次矛盾未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太深,估計特區管制團隊是很難找到的,即便是找到了也不認識。從民生問題延伸到體制轉型,特區政府接二連三的進退失據,顯得捉襟見肘,完全是一個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行政能力!任何政策和計劃的推出怎麼都是飽受爭議,為什麼在事前的諮詢和收集意見時沒有較長時間的緩衝期。推出的政策如完成下達的任務一樣,國民教育科就是其中一例,市民本身對於某團體就是具有長期的不信任和抗拒,為什麼在市民有反對聲音時不出來做出說明呢?面對情緒不能疏導解釋而是選擇躲避,看來是想硬闖關!不更加讓民眾產生懷疑和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