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通訊科技能否幫助小農?

[本文英文版原載於2008年11月24日]

在許多因素之下,開發中國家的小農需要受到特別關注,他們供應全球不少糧食,但受潛在環境及經濟災害所苦;農業也提供許多工作機會,農民及其家庭通常遠離人口聚集地,讓他們較不易前往市場、學校與醫院。

由於許多國際、區域與地方發展組織與農民合作,讓他們獲得很大的資通訊科技機會,但問題是,這些科技能否真正發揮功能,協助提高人類發展層次?

Annemarie Matthess與Christian Kreutz為德國聯邦經濟合作暨發展部在2008年撰寫報告,名為「參與式網路:農村地區的資通訊科技新潛力」[PDF],其中指出,值得樂觀之處或許在於Web 2.0科技或「參與式網路」:

參與式網路提供翻譯與串連語言的新方式,使用者自行出版,並參與對話,讓知識變得更為直接,建立起全球與地方知識的橋樑,全球農業研究歷史悠久,但結果過去都很難將全球科學知識應用在地方架構之中。

眼見資通訊科技在農村地區的龐大潛力,坦尚尼亞記者Emmanuel Onyangoin在Knowledge Matters部落格警告,農村地區仍面臨很高的科技挑戰:

研究顯示,農民在當地無法直接使用到網路,仍面對幾項因素,例如使用者對電腦並不熟悉,以及電力供應等基礎建設並不穩定。

維基與科學資訊

為提升農民產能,其中一項熱門方面即透過維基頁面,藉由這種協同式網站提供簡易編輯功能,而其中最著名者莫過於維基百科

維基頁面讓人們可輕易在網路上交換想法,讓人們身處在世界不同地方,也能藉由低頻寬網站書寫、編輯與散播文件,維基頁面也能結合其他平台,例如地圖或照片,不僅能夠收集資料,更能讓使用者參與檢查這些資訊。

Sharing-Knowledge-Tag-Cloud-300x99.jpg

國際農業研究諮詢團聯合國農糧組織合作,推出維基頁面Knowledge Sharing Toolkit,讓實驗室人員與農民能可散播大量資訊,並時常評估與增修。

Communication Initiative Network說明,這個維基頁面共有三項主要部分:

一,許多工具,包括網路軟體(部落格、維基、即時訊息、播客)和實體工具,能夠以不同方式使用。

二,許多方式,包括人們能夠互動的網路及實體方式(肯定式探詢、說故事、知識分享會)。

三,不同觀點與指南,幫助使用者選擇符合需求的工具及方式,例如怎麼以不同方式舉辦會議?如何計畫、監控與評價我的活動/計畫?如何改善區域辦公室與總部之間的關係與合作?

Knowledge Sharing Toolkit原本是為追上科學知識劇增而創建的工具,這都是因為網路普及與民眾使用率提高所致,不過這些資訊並非為科學家而寫,一般人士也能更新基礎技能,讓他們促進與科學家、捐款人、相關領域人士溝通,或是立即將新想法應用在社區裡。

地圖與糧食安全

許多人認為,糧食安全的一項重要元素,便是要將農產品運至市場,路況不佳與運輸系統落後常形成阻礙,為解決部分地方問題,iMMAP自十多年起採用地理資訊系統(GIS)確認地雷位置,之後他們也前往其他國家,協助其他危機回應單位。

ICT-KM部落格中說明新計畫:

在多數開發中世界裡,人們確實迫切需要道路資料,道路地點與路況資訊確實有助於長期發展應用,也有助人道組織的短期緊急行動與物質規劃,雖然需求孔急,但熱門網路地圖服務並未深入開發中國家非旅遊景點,沒有旅客,就沒有地圖!

Olivier Cottray 便以上述文章為基礎,提供相關疑惑問答,他說明衣索比亞的gRoads計畫,如何使用具備全球定位系統的PDA繪製道路地圖,以及這項計畫對當地農民有何幫助:

這項計畫與農業的關聯在於,道路資訊有助機構及組織協助農民開發市場,計畫亦順帶收集對農民很重要的基礎建設位置圖,例如灌溉設施、蓄水池、社區穀倉、肥料倉、農業相關辦公室等。

影片與提升識字率

部分實務人士指出,農村面對資通訊科技時,往往會遇到各種阻礙,而影音部落格能克服其中一部分問題,只要使用影片或錄音,部落客便能立即突破文盲問題,也可以直接使用網路上不常見的方言。

Brenda Zulu在ICT Journalist部落格中,訪問「迦納知識分享資訊網絡」助理主任Prince Deh,分析影音部落格在迦納發揮什麼功能:

影音部落格的主要挑戰在於網路連線、鼓勵人民分享資訊及知識、設備成本等,Prince Deh認為Web2.0工具很重要,尤其因為這些工具對社會邊緣族群影響很大,縱然影響並非立即可見,依然非常重要。

他指出,許多鄉村社區都有故事能與大眾分享,也有話想說,而Web2.0工具最能幫助未來鄉村貧民發聲。

他想問:「我們該如何解決鄉村網路連線不足問題,才能讓Web2.0工具的好處超越城市?」他提到,必須具備影片剪輯技術與創新態度,才能夠創作說故事的影片。

Prince Deh指出,影像讓影音部落格變得更加熱門,因為人們有機會參與,影片拍攝完成後,人們可以篏入部落格中,開放他人留言回應。

許多社會發展團體都很喜歡影音,因為易於製作與傳遞,「迦納知識分享資訊網絡」有一部熱門影片,用方言教導農民如何使用手機取得市場資訊。

實地經驗

在全球之聲資通訊科技促進社會發展系列報導中,筆者試圖完整呈現這些科技的優缺點,最希望回答的問題是,資通訊科技究竟能否提升人類發展程度。

但要找到質疑或諷刺資通訊科技潛力的觀點其實並不容易,以下列舉三項看法,希望能夠增進討論,這三項留言都是在2007年時,回應Web2forDev部落格有關參與式網路與發展的文章,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提供合理懷疑,質疑資通訊科技是否真能影響鄉村地區發展。筆者收錄這三項留言,並非為批判上述計畫,而是相信社會應公開論辯資通訊科技做為發展工具的角色。

留言者提出幾項問題:文章中提到的計畫究竟是常態或意外?資通訊科技能否提升生活水準?又能發揮什麼功能?

Pankaj Gupta寫道:

許多人都提到資通訊科技能幫助發展、減少貧窮,我住在印度,長期投入參與式數位影片及永續性研究,也常前往國內最貧困地區(亦即 國內絕大多數地區!),我可以很有信心地依據第一手觀察指出,貧民根本沒有使用網路,這些例子只是例子,是這些科技怪胎滔滔不絕敘述的例外情況,只會讓我 們誤信資訊科技能對貧民帶來好處;但只要深入研究就能發現,一旦這些計畫背後的人為支持撤離後,根本無法通過永續性及價格的考驗,人們若困在每日求生問題 中,根本不會有意願、精力或機會使用網路或從中得益。

Andrea寫道:

我投入非洲工作多時,很同意你的看法,很少有村落擁有電力,具備電腦的比例更低,幾乎不可能上網,但這也是我們值得努力的目標;另一方面,我認為Web2.0幫助人類的潛力無窮,也為協同式工作帶來許多潛力,國際組織應盡早開始使用。

Ignatia/Inge de Waard寫道:

我同意Andrea、Pankaj及文章原作者Holly的看法,開發中國家只有少數人們有機會上網,但就像Andrea所言, 我相信Web2.0會帶來更多改變,我相信縱然只有少數人會使用參與式網路,也會對開發中國家帶來大幅改變,若改變能夠發生,必須源自於目標群眾,唯有加 入他們的知識,才會出現根本的變化。

校對:Soup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