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語言-教育媒介或族群認同?

當延宕多時的爭議教育政策不再只是教育議題,激烈論辯與抗爭讓此事躍上社會焦點,「科學及數學課程英語授課」(PPSMI)政策於2003年實施,取代過去中小學以馬來文或其他族群語言教學,歷經長時間重新評估與多次延後,政府終於將做出最後決定,各方遊說團體不斷試圖影響教育部,希望回歸以馬來文或其他族群語言授課,主要企圖維繫族群語言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快速全球化時代下,鞏固馬來文的地位

Image Source: flickr by albanna83

照片來自Flickr用戶albanna83

外界或許不解,為何政策實施6年後,仍遭遇如此大的阻力?教育部也早已強調,這項政策是為提升學生與國家整體未來競爭力,這項目標是否能號召大眾,共同克服過程之中的挑戰與阻礙?主流媒體總聚焦於各遊說團體的強大意見,真正會受劇烈影響的家長與學生卻受到忽視,他們的看法又如何?

一群「憂心的馬來西亞家長」建立遊說平台支持PPSMI

我們不能因為教師英文能力不足,就找藉口廢除PPSMI,[…]無論以英語教導孩子科學與數學有多困難,都要堅持進行下去,讓學生未來更具國際競爭力。

另一位家長Nuraina A Samad表示

所有人都能因為學習英文得利,許多馬來西亞鄉村民眾均因英文能力良好而獲益。

學生Bobby Ong則回想自己在華語學校的經驗

政府好不容易才讓學校以英文教授科學及數學,現在卻有人要求廢除?理由居然是為了保護華語文化?[…]身處在華語環境、閱讀華語教材,還不足以學習華語?各位以為每個華裔孩子的英文都很好嗎?我看過太多學生從華語學校畢業後,讀寫能力都很差。

馬來裔學生Noor Ainulfahim直言,社會還需要更多時間來評斷PPSMI的成果,也不應認為這項政策即忽視馬來文的重要性:

為馬來文而戰?[…]各位要否認多數科學書籍由英文寫成嗎?[…]我們仍使用馬來文教授歷史、地理、伊斯蘭研究等課程,[…]遑論是所有選修課程。[…]

但並非所有學生都完全支持PPSMI,Mohamed Idris抨擊英文授課,以及國際化與競爭力的假象

事實是,光靠英文無法讓我們走向國際,英文能幫助我們更瞭解美國、英國及澳洲等英語世界國家,也能幫助我們串連「世界經濟論壇」人士,他們也不太在意自身文化。

John Lee提議

據現在情況看來,政府可能打算在小學回歸舊政策,中學則持續以英語授課,這或許是最可能的折衷方案,[…]理想中,既然學生在小學六年已接觸馬來文與英文教育,到中學時應能使用兩種語言。

網路社運人士Poobalan有條件地支持印度裔族群落實這項政策:

支持以坦米爾語授課人士會主張,目前已有坦米爾語教材存在,也會質疑將來以英語授課,可能由非坦米爾裔人士教授(減少印度裔人士工作機會),但我認為可以加註一項條款,要求科學及數學教師必須具備雙語能力,才可提供坦米爾語或英語兩種說明。

文中提及各種族裔的家長與學生,似乎普遍較支持PPSMI,但是否可能因為他們皆已通曉英語而出現偏見?鄉村地區英語能力不佳的民眾做何感想?他們 的意見是否呈現在社會媒體平台中?正如上述所言,這項議題不斷鎖定在族群語言與文化保存、國家與學生未來競爭力,以及各項實施障礙及建議,故本文標題其實 已總結現況的困境,在多族裔國家裡,是否非得犧牲各自的族群認同,才能獲得全球化進步?我們將繼續觀察馬來西亞如何處理及平衡這項問題。

校對:Soup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