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部落客討論詹姆斯‧華生

詹姆士‧華生,曾獲諾貝爾獎的美國遺傳學家,在以下的言論被英國週日泰晤士報十月十四日的人物傳略引用之後,引起國際譁然

他說,他「本來就不看好非洲的前途,」因為「我們所有政策都是以他們智力與我們相同的論據為基礎的–而所有的驗證都顯示並不盡然,」而且我知道這個「燙手山芋」會是很難說出口的。他的希望是每個人都平等,但他也反駁說「跟黑人員工打交道的人會發現並非如此。」他說,你不能以膚色來歧視 人,因為「有很多有色人種的人是很有天份的,但是如果他們在較低階水平未獲得成就,就不該升等。」他寫道,「我們並沒有確實的理由去預期,在地理區隔下各 自演化的人們,應該有完全一樣的智能。我們雖渴望人人享有同等力量,但人類某些生來既有的特徵並不足以讓此願望實現。」

這則具有爭議性的新聞也擾動了俄語部落格圈。 美國的LiveJournal用戶karial描述[RUS]了她與詹姆士‧華生的私人會面:

九一一事件兩週後,我見到華生。在自我介紹與握手之後,他問的第一個問題是:「那麼,我們[指美國]是不是要去阿富汗完成你們[指蘇聯]還沒能做完的事?」

[…]

我先前已經被提醒過華生常會提一些政治不正確的事。我當天坐在講座裏手握麥克風,準備隨時站起來聲明華生的見解並不代表此研討會籌辦者 的立場。不,我並不覺得擔任像言論審查員的角色有趣–它非常討人厭–而且我真的希望可避免這個任務。但是,很遺憾的,若不這樣作我們有可能會面臨官司。

我承認有好幾次確實把麥克風的開關打開,準備站起來。而每一次華生都在越線邊緣停下來。但是他總是比任何其他名人演講者更靠臨界邊緣,我覺得他好像在虛張聲勢,甚至有點幸災樂禍。

這次–如果你讀了原文的話–他一樣在幾乎越界時慢下來。不過有點越過線。而很多人正在等待這個時機。

不管他年紀多大,華生是很棒、很有趣的講者。在他那場講座的前半場中,我們以為他並不知道為什麼他會被邀請來參加這場研討會;他用各種 想法來起頭,然後都講到一半就停下來。他用舊型投影片,正方形底片框的那種,不是九零年代流行的透明片。然後他輕易地,沒用幾個詞句,就將剛剛起頭的線都 連結起來,呈現它們如何突顯出研討會的主題。所以可以這麼說,至少在六年前,他的想法清楚,記憶力佳。華生所有的政治不正確都是故意的。

我們能可笑地議論,如他這等重量級的名人能否允許自己說出政治不正確的想法。不論這是自由人對體系提出的厚顏挑戰,或是一艘花了大把努力所造出用以確保平等或接近平等的船底下的一個破洞。

以下是對這篇文章的幾個評論[RUS]:

doctor_iola

其實我覺得,一個高度言論自由的國家本身會有這麼強烈的政治正確態度是弔詭的。

karial

謝天謝地有政治正確態度。不然你也不會是醫生。在上世紀之交的IQ測驗,一度顥示東歐人比美國原住民還低。你想每天抗爭來證明那不對嗎?或想一直聽到穿10號以上衣服的女人既不性感又無法自我滿足的評論?

drauk

我還是覺得,政治正確態度(尤其是當今的極端版本)跟平權是不同的。

karial

很遺憾,這些是相近的概念。因為,怎能在講平權的同時,卻把某一群人(基於種族、族裔、性別、身材大小)跟某種特質給根深蒂固地綁在一起呢?例如,所有俄國人都是小偷。沒錯,他們會請你去面試[工作],但是他們一直假想你很可能會偷東西。

媒體的報導形塑了大眾的認知。

puh

這麼多吵吵鬧鬧,就是因為一個老人決定說出他心中所想的(而且,非常可能,他的確是這樣說的)?

karial

具有公眾形象,尤其是科學界人士,必須理解不能「隨意脫口而出」 – 他不是在私家廚房,他的話是會引起公眾反應的。

莫斯科的LiveJournal用戶ivanov-petrov寫道[RUS]:

我當然是個圈外人,這些問題似乎離我很遙遠。但是如果類似的事發生在俄羅斯的話,我會非常難過。我知道這種事曾在俄羅斯發生過,甚至嚴重兩倍以上。我不認為這種事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事實上它真是爛透了。

[…]

我實在不確定這個人是不是對的。知道他到底說了什麼話是很重要。但是對我而言,這好像都只是個人的說話權利 – 以某些團體不想聽這種話的權利。以及誰的自由比較強硬… 假設所有因素都相同,那麼我會為個人加油。

以下是這篇文章的評論區中進行著的對話之一。

taichi_777

就我所知,每個人都同意「黑人」具有歐洲人所缺的某種適應能力,以及他們專擅於許多種運動項目,而白人並不會對此而感到被侵犯。我的意思是,如果那個人的理論有科學根據,那麼對非洲人就不應該是甚麼多嚴重的事。先不論統計學,畢竟普希金Aleksandr Pushkin)存在過。 :)

天曉得,或許每個種族都有它的利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

alamar

對大多數人而言,統計數字是微妙的東西,但它確是推測的最佳基礎。

taichi_777

完全同意,尤其是當論及智力數據時。在個人層次常會有奇蹟發生 – 我認識學校成績低但是高IQ的學生。 :)

ajawa_took

這是很常見的論點:籃球與爵士樂給黑人,科學與商業給白人,這樣就沒人被侵犯了。問題是,你留給黑人的利基 – 賺不了太多錢,即使只有一小部份人能分配到這個利益。

那些夢想著要當偉大科學家與企業家但做不到的人,住在自己的房屋裡,開著凌志汽車,他們的孩子作著同樣的夢,也知道若他們達不到夢想, 至少還可以跟自己的爸爸一樣。而那些夢想著當偉大音樂家跟運動員但做不到的人,住在黑人貧民區,要不就作讓人不滿意的低薪工作苟活,要不就行乞,要不就以 犯罪告終。而他們的孩子也知道,他們在音樂圈或體育界沒有未來(或許我就像老爸一樣「沒出息」),而沒有人叫他們去搞科學與從商 – 那裡只有白人。

taichi_777

世界上有很多不公義,而且有些事情告訴我美國黑人爵士樂手的生活並不比俄國領年金者來得差。

還有一件更不公義的事可能會讓我們惋惜:科學流行著要合乎政治正確,而不是追求真理。

1 則留言

參與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