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周刊之後,我们还笑得出来吗?

Poster of CoExist via Gallery Hip

「共存」专案的海报。图像经Gallery Hip许可使用。

今年1月7日上午11时左右,两名男子携武器进入了法国讽刺杂志查理周刊的办公室,酿成11人死亡丶12人受伤的惨剧。这件事引发了诸多关於言论自由丶宗教丶包容以及幽默的讨论。

这次袭击引发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对人们的宗教教育。

如果考虑到当今世界,在孟加拉国可以因为讨论无神论而丢掉性命,抑或被指控亵渎神灵和背叛教义,那麽能对信仰进行讨论就已经难能可贵。「共存」团队相信对话才是互相理解和尊重的钥匙。

在2013和2014年进行了一场宣言宗教宽容的世界旅程後,「共存」的成员 Victor丶Josselin丶Samuel丶Ilan 和 Ismael 在2014年的6丶7月来到法国,分享他们的经历。他们也是最早 InterFaith 环球之旅的成员,通过各种项目宣扬宗教之间的包容。

他们接触到了当地社区丶「共存」组织的各个分会和一些教育机构。

这次环法旅程最开始是希望接触到生活在最敏感的地区的人们,因为对他们来说,宗教和文化的冲突是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共存」的目的是希望建立在地的组织并宣扬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他们派发一些信息包,其中包括介绍他们组织的目的和方法的宣传单。

Victor 告诉全球之声:

我们在这里的每一个会议都是旗舰性的。我们已经新建立了10个「共存」组织,经过这次环法旅程,也已经开始正常运作。同时,「共存」也已经跟法国艺术中心联合会和一些青年团体达成合作,一起组织活动。其他的合作夥伴还包括已经与「共存」一起工作过的组织和已经举办过我们的调解活动的场所,例如小学丶中学和大学,以及其他一些协会。

除了在法国参加活动,Samuel还写了一本书-条条大路 (Tous les chemins mènent à l'autre)。在这本书出版後,Samuel接受了法国一家宗教电台 RCF 的采访

旅程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朋友,旅程结束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为兄弟。博爱也是法国国训的最後一个词。对有一些人来讲,可能博爱这个词有些过时或过於宗教化,但是对於我们来说它的意义不止於此。博爱深植於我们的基因,也是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

Citation publiée par Gilbert Covin via Citations à la Une

「博爱的开始就是无条件地接受他人的存在。」来自 Citations à la Une网站Gilbert Covin 的言论,经允许使用。

一月份的查理周刊袭击之後,世俗主义的原则和「自由丶平等丶博爱」的主题已经在法国被广泛讨论。这之後,对「共存」组织的演讲和活动邀约也大量增加。全球之声采访了这个组织的成员,以便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目的:

全球之声:自从巴黎查理周刊与犹太超级市场攻击後,宗教间的对话与教育被广泛讨论。对於你们的涉入,阅听众的行为与反应有任何改变吗?

「共存」团队:有很多年轻人希望我们在还没有足迹的地方成立组织。我们也意识到我们的努力比从前更加有必要。人们明白我们是为了年轻人的年轻人阻止,无论你是否相信神灵。他们也了解我们已经从事这项(建立对话的)工作六年之久,而不是查理周刊事件後才开始。当然对於这个袭击,人们还是谈论的很多,但重要的是我们的回应应该是团结和行动,而不是恐惧和监控。

000Coexister_infographie

「共存」专案的图表 (图像经该组织允许使用)。

查理周刊事件之後,共存团队发布了关於「共存」的12个建议。其中重要的数个摘录如下:

  • 订定每年的1月11日为「博爱日」
  • 进行世俗化的宗教教育,并且国家教育部门同意批准提供宗教文化间包容教育的机构在学校里举办活动
  • 培养推进社会和谐和共存的社会组织
  • 执行义务兵役制度(法国的义务兵役制度在1997年被废除,但是公民仍然可以成为志愿兵)
  • 协调反种族歧视的组织,特别是那些反对歧视犹太人和回教民的组织
  • 对学校教师进行多样化丶共存丶非暴力交流和宗教的教育

全球之声:你们有没有同在 InterFaith 环球之旅认识的同事聊到公众对查理周刊事件的反应?

「共存」团队:我们收到了很多其他国家同事写来的支持我们的讯息。大家都很震惊难过,但是也鼓励我们继续我们的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也都去参加了那些事件之後的游行集会。我们也希望向我们的丹麦朋友表达我们的哀痛,他们在我们之後也遭遇了恐怖袭击。另外还有在美国教堂山(Chapel Hill)仅仅因为是回教徒而被杀害的三个人。

去年,他们告诉了他们听众布吉纳法索的居民时如何通过幽默来建立感情的联系。在同一个家庭里,基督徒丶回教徒和万物有灵论者通过异族丶异教通婚和谐地生活,并通过小时来消除生活中的冲突。

这次,「共存」团队讲到:幽默也意味着通过讲述用他人的典型来开玩笑,讲述我们真实的想法。而这样,我们可以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Ariane, Lucie, Léa and Samir, the new Interfaith tour team on their facebook page

InterFaith 环球之旅的Facebook页面上的照片 ── 新团队成员 Adriane丶Lucie丶Lea 和 Samir

全球之声:你对现在的趋势有什麽看法?幽默的极限到底在哪里?哪里才是幽默与嘲讽的边界呢?你可以给我们推荐几个你喜欢的丶讲这种宗教笑话的笑星吗?

「共存」团队:这当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特别是牵涉到 Dieudonné(编按:Dieudonné是一个法国幽默大师。他因为写到「我是 Charlie Coulibaly」而被指控公开支持恐怖主义。Charlie Coulibaly 是袭击了巴黎犹太人超市的凶犯)。我个人认为,任何的亵渎都应该被法律定罪,言论自由应该是绝对的。当然,道德和崇拜的自由也必须是绝对的。比利时的着名讽刺家 Philip Geluck 就很好地总结了我的观点。

在下面这段影片中,Philip Geluck 被问到了他对查理周刊的看法

Geluck 如此解释:

我们可以拿任何事情开玩笑,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对我们的言语负责。我们一定要尊重别人,特别是那些少数人的文化和宗教。我不想冒犯那些我还不了解的人。

InterFaith 环球之旅开始整整两年之後,一组新的成员 ── Adriane丶Lucie丶Léa 和 Samir 继续发展这个项目。

Léa 向全球之声讲述了这个项目的起源和背景。

全球之声:这次的 InterFaith 专案与之前一次有什麽不同?

这次的目的是继续上一次 InterFaith 项目的工作:编录那些跨宗教的企划和活动,并把他们联系起来。我们也希望为这个学术焦点增加一些报导性。这个项目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广泛关注,这显示了大家有真心和兴趣去了解共存,以及这个理念在不同的文化和国家中有什麽不同。我们的目标是大众化。我们会寻找新的跨宗教项目。这次项目的时间大致一样,不过我们这次是五个人,不是四个。

由於各种各样的原因,InterFaith 的第一支团队全部都是男生组成,这也遭致很多批评。这一次,虽然一开始就是希望实现性别的平衡,这只团队的大部分队员都是女生。Léa 解释他们希望可以利用这一点:

很多人都跟我们说我们这样一只大部分是女生的团队会在一些封闭的国家,特别是中东国家,遇到麻烦。然而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让我丶Adriane 和 Lucie 了解到那些当地女性的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一面。Samir 无法体验到这个,但是他可以了解到那些男性的生活。另外,我们也愿意相信如果我们组织得好并充满认知和理解,我们也可以环游世界,进入每一个国家和文化。当然,这对男性也同样适用。

这次环球之旅计画在4个月之後的2015年7月1日开始。与此同时,你可以在 Facebook 关注 Adriane丶Lucie丶Lea和Samir。

……我们会在旅程开始前100天在社交网路上举行启动仪式,请来关注我们吧。

我们祝愿这个特别的丶把跨宗教交流作为目标的团队一路顺风。

译者:Tang
校对:Timmy Shen

参与对话

作者请 登入 »

须知

  • 留言请互相尊重. 内含仇恨、猥亵与人身攻击之言论恕无法留言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