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俄国博客圈概览

本文原为2010年全球之声公民媒体高峰会中,有关俄罗斯网络概况简报部分内容

Alexey Sidorenko presenting at the Global Voices Summit in Santiago, photo by Gregory Asmolov

本文作者于全球之声圣地牙亚高峰会报告情况,照片由Gregory Asmolov所摄

基本概况

俄国网络普及率于2009年达到38%([ 近4000万用户]),国内最受欢迎博客平台为Livejournal.com,不过blogs.mail.ru及liveinternet.ru两者也相当重要且具影响力;国内各地网络使用费差异颇大(相同服务要价10美元至50美元之间);博客用户高度集中,全国半数网络使用者位于莫斯科及圣彼得堡两地,67%的知名博客来自莫斯科;人口结构与全球相仿,多数博客年龄介于15至3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

2009年至2010年主要趋势

  • 区域化:各地区博客及论坛快速成长
  • Twitter:Twitter扮演的角色重要性日增(过去六个月内,愈来愈多博客开始使用Twitter,尤其在野阵营博客特别喜爱)。
  • 政府参与博客圈程度日深,负面(如过滤内容、审查)与正面(推出博客及社群网站、邀请博客出席重要活动)行为皆存在。
  • 博客逐渐受人信任,成为重要资讯来源,对年轻世代而言,网络可信度高于电台
  • 网络活动愈来愈热门。

俄国博客圈优点

在极端情况下,博客能最早传递消息、汇集资讯、维持资讯张力,在莫斯科爆炸案Nevsky Express火车事故、Perm地区夜店大火等灾难中,博客与新媒体均扮演重要角色;有些博客行动亦能带动实质改变,如警察滥权援救在印度尼西亚旅客Oleg Kozlovsky外国护照争议等,不过情况仍不尽理想,失败经验仍远多于成功。

俄国博客圈与社会

  • 在多数案例中,网络行动不会带来实质改变(尤其牵涉知名人物时),员警Aleksey Dymovskiy自白事件即为一例,虽然他的影片非常热门,最后他却遭到逮捕,所属部门亦无任何改变;另一项例子则是Lukoil公司高层主管Alexander Barkov驾车在莫斯科撞上两名女性,虽然一切证据都对他相当不利,最后他却完全未遭起诉。
  • 政府藉博客为管道,宣泄批判性或极端言论,但独裁政府体制却仍不动如山。
  • 博客虽曾尝试,但未能提供独立调查管道,有些博客更因此受到警方惩处,例如Hakassia地区博客Mikhail Afanasiev便试图提出化解Sayana-Shushenskaya水坝崩溃的其他办法。
  • 阶层制度反映出俄国社会结构,Livejournal内部的友谊关系便高度阶层化,分类为最高级博客及其他人,若要在制度内发声,必须仰赖知名博客推荐某一个连结或用户。
  • 受雇博客:全球网络的种种问题亦蔓延至俄国博客圈,导致在某些案例中,知名博客的言论极具偏见。
  • 笔战(有时据称还有政府在背后支持)。

政府在博客圈的影响力

政府影响网络圈的形式愈来愈多,其中包括:

负面形式:

  • 极端资讯名单为标准,进行内容过滤与检察官稽查,网络服务供应商若拒绝封锁某些网站,就会遭到起诉,这种形式介入的唯一优点,在于封锁内容的法律基础尚称透明,不过定义何谓极端资讯的过程则毫不透明,以Dmitri Soloviev的案件为例,社会语言审查结果依据地区不同而差异甚钜。
  • 直接封锁(来电网站封锁),是指政府直接威胁后,网站便遭封锁,几项案件记录在这里这里torrents.ruifolder.ru等档案分享网站的经验即属此类,不过这两项案件的动机在于商业,而非政治。
  • DDOS攻击报纸网站,去年遭此类攻击的网站包括Vedomosti、Kommersant、Novaya Gazeta等。
  • 针对博客的刑事案件或其他形式的骚扰(如Irek MurtazinSergey Peregorodiev等人)。
  • 匿名发表反对在野阵营领袖的内容(例如Mumugate事件)。

正面形式:

  • 政治人物成立博客,政府高层人员的博客名单见此
  • 推出政党社群网站(SoratnikiBerloga等)。
  • 政府征询博客意见,目前只有一个地区实行,不过可推行至其他区域。

总而言之,俄国网络政治色彩与管制愈来愈重,博客因为获得的信任与读者与日俱增,故受到政治注意;另一方面,博客圈结构似乎也反映实体世界的社会结构、偏见及阶层关系。

校对:Portnoy

展開對話

作者请 登入 »

须知

  • 留言请互相尊重. 内含仇恨、猥亵与人身攻击之言论恕无法留言于此.